北極主權爭議/中俄冰上絲路 搶先插旗北極

中俄冰上絲路 製表/大陸中心
中俄冰上絲路 製表/大陸中心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前夕已頻頻放話,公開爭奪巴拿馬運河、格陵蘭島、乃至於加拿大,這些地點不少都毗鄰北極地區,極具戰略價值,被認為是劍指中俄在該地區的合作。事實上,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已於去年底正式啟動官方機制,推動北極航道合作開發,去年該航道運輸貨物,達到3800萬噸的新高。

初期合建能源設施

北京當局自稱為「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攸關方」,並與俄國進行「冰上絲綢之路」的合作,起初中俄雙方主要在北極合建大型能源設施,例如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北極液化天然氣兩項目等,還涉及一些沿線港口建造,但在航運上的官方合作推進較緩慢。直到去年11月,北京才與俄國在聖彼得堡召開「中俄北極航道合作分委會」首次會議。

大陸交通部長劉偉表示願同俄方「攜手保障北極航行安全,推動極地船舶建造取得新進展」。會議通過「北極航道分委會條例」,並確定共識及2025年重點工作。

在全球暖化、北極通航價值日益顯現之際,中國大陸與俄國已形成制度化合作機制。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指出,去年「北方海路」貨運量達到創紀錄的3800萬噸,這條航線亦稱「東北航道」,去年經此輸往中國大陸的俄國石油,較前年成長了3分之1。

全年通航時間4個月

目前中國大陸已和俄國開通「中俄集裝箱班輪北極航線」、「北極快線一號物流線路」等,每年航期約為7月到10月底。

新華社曾指出,從江蘇連雲港到丹麥,走東北航道需時25天,可以節省12天、320噸燃油。

從已知訊息,中俄合作開發北極航道目前仍聚焦商業範疇,雙方也各自有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計畫,例如俄羅斯正邀請越南、日本加入航道開發;與印度研究合造冰船。

中國大陸也與芬蘭、冰島設站進行北極科考研究。俄羅斯駐挪威大使科爾丘諾夫近日並強調,俄中在北極的合作不針對第三國,也不涉及軍事領域。

由於北極航道自然環境複雜、通航限制多,復以周邊的俄國、加拿大各自認定航線屬於「內水」,各方爭議幾乎未曾停歇,根據西北政法大學教授王澤林、遼寧大學教授謝春光等大陸學者研究,諸如國際海事組織、北極理事會都無權介入航道爭端。換言之,各方在北極活動,比拚的關鍵實為航行與後勤能力。

受惠於中華民國政府在1925年加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取得挪屬北極地區科考權,大陸官方廿餘年來積極使用這項權利,除在當地建立「黃河站」,也研發極地環境船舶。

2018年1月26日,大陸國務院發布「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就提到,北極問題已超出北極國家間問題和區域問題的範疇,涉及北極域外國家的利益和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攸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共同命運,具有全球意義和國際影響;而有關北極的事務是由「聯合國憲章」、「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等國際條約和一般國際法予以規範的。

中國大陸現有四艘科學考察破冰船,且早有傳聞將建造「核動力」破冰船。

中國船舶集團公司第七○八研究所首席專家吳剛去年底接受中新社訪問時透露,未來有望攻克「重型破冰船」技術,屆時將可全年在北極考察,到達從未抵達的區域。

俄羅斯 北極

延伸閱讀

科學人/深入北極!台科學家揭極地研究故事 冰川下意外發現「台灣杉」

夾在中俄之間:蒙古的「第三鄰國政策」求生路

格陵蘭效應 挪威憂北極領地「斯瓦巴」群島遭強權盯上

川普不排除動武奪格陵蘭 外交部官員揭真正用意:阻止大陸染指北極

相關新聞

政府效率部/DOGE的兩面性:政府效率救星還是川普的政治工具?

在當代政治中,由企業家馬斯克領軍的「政府效率部」(DOGE)是個異數,剛開始時,沒有人看好,認為這些毛頭小夥子,怎麼能夠...

歐洲右轉深化/極右派 恐影響歐洲安全態勢

傳統極右翼政黨主打「集權、反猶太、白人主義至上」,但今日極右派立場更為複雜,歐洲恐因極右派崛起更難形成統一立場,導致在安...

經貿前哨戰/迎接科技戰 習近平期待民企突圍

在中國大陸內有消費不振、通縮陰霾,外有美國科技圍堵和美中貿易戰火再起之際,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召開近6年多來首次高規...

經貿前哨戰/關稅點火 川習談判各藏大招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果然將關稅武器化,到目前也獲得了不少成果,許多國家紛紛低頭,例如加拿大、墨西哥和哥倫比亞,對美態度都...

終結俄烏戰爭/川普要大陸出手 恐牽動台灣

美國總統川普想要結束俄烏戰爭,川普可能要求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施壓俄國停戰,中方若出手是否會在台灣問題上要求川普回報...

就金錢而言,川普是小人物,馬斯克是大人物

世界首富馬斯克與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兩人從選前到選後,關係一直密不可分。馬斯克在川普上任首日就被媒體揭露已擁有白宮電子郵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