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年期義務役陸續退伍 36%役男分到主戰部隊

梅克爾歷史定位/梅克爾的自辯:歐洲和平守護者 還是俄羅斯擴張的幫凶?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德國政局近日陷入混亂,國會將在下月改選。長達16年執政的梅克爾卸任後,德國的轉變,也連帶影響歐洲,乃至於全球的局勢發展。梅克爾此時出版自傳,更引發世人對她歷史評價的兩極化。

梅克爾擔任德國總理16年。在她的領導下,德國經濟蓬勃發展,歐元區安然度過歐債危機及新冠疫情。在她如日中天的時候,她就是歐洲,歐洲的老闆就是她,支持者認為她維護了歐洲的和平與繁榮,反對者則批評她在任內對俄羅斯採取的友好政策和綏靖態度,導致俄烏戰爭的爆發,給歐洲乃至世界帶來災難。

“歐洲應主動出擊,解決俄烏衝突”

梅克爾的想法至今未變,她近日為回憶錄《自由》所接受的不同訪問中,講法都是一樣的:先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並對德國當局和歐盟的立場表示肯定。然後話鋒一轉指出,俄烏衝突不存在軍事解決方案,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需與俄羅斯展開對話,以結束衝突。

但實際上梅克爾想表達的,不只是與俄羅斯對話那麼簡單。她對美國的策略並不完全認同,她既不同意拜登政府在處理烏克蘭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也不同意由「川普方案」來結束衝突,因為川普肯定不會考慮歐洲的利益。她真正希望的是歐洲主動出擊,掌握談判主動權,最好能夠有一個「歐洲方案」來解決問題。

就像是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拿下克里米亞,並在頓巴斯地區掀起戰火。梅克爾與法國總統歐朗德攜手,推動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衝突的「諾曼第模式」,最終簽署明斯克協定,她自認,為歐洲帶來將近10年的和平時光。

可是許多人認為,就是由於以梅克爾為首的西歐領導人對俄羅斯的縱容和綏靖政策,為日後衝突埋下隱患,最後明斯克協議還是沒有阻止戰爭爆發。而2008年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則是普亭敢入侵烏克蘭的原因,梅克爾都是核心人物,也因此,梅克爾成了替罪羊。

“普亭獨斷專行,我從未對他抱有幻想”

2008年布加勒斯特北約峰會上,美國曾提議將烏克蘭和喬治亞作為候選國加入北約,當時梅克爾用自己的權威力排眾議;她在接受BBC訪問時聲稱,如果自己沒有在2008年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只怕俄烏戰爭會更早開始,結果也會更糟。普亭認為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而俄羅斯面臨生存威脅,結果普亭2008年沒有入侵烏克蘭,但是入侵了喬治亞,梅克爾自認她的警告是正確的,為烏克蘭和西方爭取時間,推遲戰爭的爆發,使得西方能夠在當前局勢下有所準備。

許多人都批評梅克爾看錯了普亭,梅克爾與普亭是可以直接溝通的,普亭會說德文,梅克爾會說俄語,但也許正因為如此,是否讓梅克爾看錯了他?就像當時擔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看錯習近平一樣,梅克爾與歐巴馬被譽為當代歐美傑出領袖,但君子可欺之以方,是沒有辦法應付翻臉無情的中俄獨裁者的。

然而梅克爾的辯解是:「我從未對普亭抱有幻想。他總是獨斷專行,他的自以為是常常讓我惱火。但我不相信他在2000年就職時就計畫進攻烏克蘭。相反,在這一事態發展中,我們西方國家也必須捫心自問,我們是否一直都做對了。」

“每次與川普相遇都是一場競爭”

至於面對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她認為川普的「本質」,就是一名房地產商人,他也是以這個思路去制定美國的對外政策。對川普來說,所有國家都在競爭,一個國家的成功就是另一個國家的失敗,他不相信通過合作可以促進所有人的繁榮。說白了,就是零和博弈的極致,這恰恰是川普「美國優先」的核心理念。

川普非常好奇,想了解事務細節。但這只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為了找到能強化自己、削弱他人的論點。房間裡的人愈多,他想要獲勝的欲望就愈強烈。你不能和他閒聊,每次相遇都是一場競爭:你或我。面對川普2.0,她日前接受德國明鏡周刊採訪時說,對於川普的勝選滿懷悲傷,「如果一名從政者容不下雙贏,只認同要有贏家和輸家,那麼多邊主義會面臨非常艱鉅的任務」。

習近平多邊主義信念,“只是嘴上說說”

梅克爾任內多達12次訪問中國,是西方元首任內訪問中國最多次數的領導人。她認為自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大的分歧根源在於:誰有權以公共利益的名義限制個人權利,社會上不存在一個能為所有人找到最佳道路並決定一切的團體。

她也提到「一帶一路」的影響,讓接受計畫的100多個國家過度依賴中國財政,進而限縮自身的主權行動;而對於南海的擴張爭議,2016年國際仲裁法院已裁定沒有所謂「九段線」主張,但中國無視國際法,也拒絕與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台灣、印尼與越南尋求妥協方案。她寫道,「中國政治人物經常掛在嘴上的多邊主義信念,就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創造德國模式,不應切斷與俄經濟聯繫”

梅克爾的對俄政策與德國能源政策是分不開的;在她擔任總理期間,德國大量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並修建兩條輸氣管道。俄羅斯的廉價能源推動德國經濟發展,使德國長期保持低通膨、高增長的經濟狀態,創造了經濟史上獨特的「德國模式」。

但反對者認為,正由於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使德國為俄羅斯提供財政支持,助其積累足夠資源與實力,從而能夠發動持續的戰爭,此舉是典型的「為虎作倀」,幫助俄羅斯壯大。

對此,梅克爾堅持,自己的能源政策不僅不是錯誤,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戰爭爆發,在冷戰後的新秩序下,需與普亭分享繁榮,「我認為切斷所有對普亭的經濟聯繫並不明智」。

同時,為德國經濟提供廉價天然氣也是她總理的任務之一,當時如果取消與俄羅斯的天然氣貿易,梅克爾不會在商界與政界獲得支持,尤其現在證明俄烏戰爭之後飆高的能源價格給德國帶來的經濟衝擊,所以她還是堅持興建北溪2號管道是合理的。

開放移民政策,助長歐洲極右翼興起

梅克爾有政治家的耐性,她可以在歐洲各國中花上幾周、甚至幾個月周旋磨耗,最有名的是她的自制與她的雙手形成的菱形手勢;在明鏡的訪談中,她回憶,教宗方濟各曾就如何處理不同意見給她建議:「彎腰、彎腰、再彎腰,但是注意,不要折斷腰了」,即使再困難,也要付出更多努力來維繫歐洲的團結。

最近蕭茲宣布解散紅綠燈聯盟時,激動地批評前盟友、自民黨黨魁林德納,稱他心胸狹隘,並指責他背信棄義。對比之前梅克爾的穩定與自制,德國人對現在的總理如此失控,或多或少感到有些不安。

可是梅克爾同時也是個冷酷的現實主義者,即使在2014年克里米亞被吞併後,梅克爾仍然反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因為「我認為沒有成功的機會。另一方面,我也明白我們不能讓烏克蘭人毫無防備。這是一個兩難」。

她在2015年的難民政策,則是另一項在歐洲廣受人非議的事;敘利亞內戰後,梅克爾決定向100多萬難民敞開德國的大門。這些難民的湧入,雖然在經濟方面為德國提供所需的勞動力,但在社會層面帶來諸多問題,這一政策成為怪罪梅克爾的理由。他們認為,正是因為梅克爾的開放政策,才導致歐洲多國極右翼勢力興起,甚至連她自己的基民黨都一致反對過多移民流入,梅克爾被視為打開移民潘朵拉盒子的始作俑者,給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社會造成深遠影響。

梅克爾大事紀及重要語錄 製表/蔡佩蓉
梅克爾大事紀及重要語錄 製表/蔡佩蓉

俄羅斯 德國 梅克爾

延伸閱讀

H-1B簽證引內鬨?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聯盟現裂痕

川普2.0時代即將開始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台灣利多弊少「會是贏家」

義大利總理赴美國佛州見川普 在他就任前尋求加強關係

布林肯:俄烏戰期間俄擬動用核武 被中國勸阻

相關新聞

格陵蘭爭奪戰/北極航道 川普掀大國角力

格陵蘭地理位置與北極圈所有航道都有關聯,控制此地不但確保航道使用權,更有利於北極圈的權力投射與監控敵國行動。

北極主權爭議/中俄冰上絲路 搶先插旗北極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前夕已頻頻放話,公開爭奪巴拿馬運河、格陵蘭島、乃至於加拿大,這些地點不少都毗鄰北極地區,極具戰略價值,被...

國際周報

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領讀,帶讀者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北極主權爭議/五角大廈北極戰略 劍指中俄利益

隨著北冰洋因全球暖化而融冰並開通北極航道,讓俄國與中國大陸積極經營北極,也改變地緣政治角力的方向。川普近日稱美國必須占有...

北極主權爭議/格陵蘭:不當美國人 但可以談合作

格陵蘭是通往北極的門戶,自1940年以來,五角大廈持續關注該地。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日前表示,擁有並控制格陵蘭對美國國家安全...

郭崇倫會客室 EP196|川普「返祖」至19世紀 台灣應拋棄對美國價值聯盟的幻想 ft.中研院院士吳玉山

美國準總統川普即將重掌大權,聯邦官僚體系、敵對競爭國家乃至全球盟邦無不繃緊神經,究竟是迎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黃金時代,還是陷入深層對立與國際秩序重塑的混亂時期?本集郭崇倫會客室邀請中央研究院吳玉山院士,來談川普2.0對全球權力格局的影響,以及台灣應如何務實應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