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梅克爾歷史定位/「你可以說,這都是梅克爾的錯」
當前政治領袖不容易之處,特別是在全球局勢愈來愈混亂的時刻,何謂一位負責任的政治領袖?
現在兩極化的評價,其實源於梅克爾執政時期部分決策錯誤,然而政治上的事後之明,其實很容易,現在的烏克蘭戰爭、或是歐洲的能源依賴、移民問題,都可以歸罪梅克爾,然而政治人物做決定時,都有機會成本與代價,這又不是當初所知道的。
同是女性國家領導人,梅克爾聲譽起起落落,看在蔡英文前總統的眼中,應該特別有感觸,與梅克爾一樣,她離職時的支持率達到了極點,可是其後台灣與民進黨所發生的問題,或多或少是肇因於她當政期間所種下的原因。
然而不同於梅克爾的是,蔡英文私下對友人說,她不會退休後寫回憶錄,由於接任者賴清德曾是她的副總統,又同屬民進黨,溢美之詞她寫不出來,據實以告,又有政治顧忌。
今年已70歲的梅克爾,外界有許多傳聞,說她要在德國政壇東山再起,或是想擔任聯合國秘書長,在被問到是否因失去權力感到遺憾,而渴望重新掌權時,她堅定地表示:「沒有這回事,我根本不想。」
在明鏡周刊訪問的最後,梅克爾說:當了16年總理,這個國家所有優勢和劣勢,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我(造成)的,「所以你可以說,這都是梅克爾的錯」。雖然她這樣說,可是她這本700多頁回憶錄,卻是她回應所有批評的自辯,也許書名不應該是《自由》,而是《無悔》。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