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品來襲/跨境電商 加劇中國廉價品衝擊
「中國衝擊2.0」來襲,並不意味著「中國衝擊1.0」就已經過去;西方國家積極應對蜂擁而至的中國外貿「新3樣」,也不代表發展中國家受中國廉價商品的衝擊就較輕微。
事實上,許多發展中國家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大陸,而且都對中國長期存在高額貿易逆差。過去幾年,中國大陸日益發達的電商進一步加劇了這個問題。
「2024年第1季,跨境電商占大陸出口比重已達到7.8%,服務範圍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與中國相連的越南,每天平均有4、500萬份包裹從中國輸入,每個包裹貨值僅約人民幣28到84元(約台幣125到376元);遠在太平洋的另一端,2023年總計約10億件電商免稅包裹從世界各地來到美國,年增53%,其中2家中國電商Temu與SHEIN就占了其中3成。
陸跨境電商規模 5年增10倍
新華社報導,過去5年,大陸跨境電商貿易規模增長超過10倍。目前大陸全國跨境電商主體超過12萬家,包括電商平台、物流、支付、行銷和代理服務商等,建設的海外倉庫超過2500個。2024年第1季,跨境電商占大陸出口比重已達到7.8%,服務範圍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被稱為「出海4小龍」的阿里速賣通、SHEIN、TikTok Shop和Temu近年在海外市場迅速擴張,他們以全託管或半託管的形式提供電商服務,即製造商只需提供貨品,後續的金流、物流、稅務、匯率和通關等繁瑣工作全由平台負責,這讓中國數以千萬計的中小微企業能更輕易地將商品直接賣給各國消費者。
利用小額豁免 逃避美關稅
中國的電商平台善用各國對小額包裹簡化進口程序的規定,讓商品免稅且幾乎不受檢查就能交到消費者手上。以美國來說,凡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包裹就得以免稅,大陸跨境電商就將消費者訂購的商品以小包裹發貨。
英國經濟學人6月底在一篇報導中指出,中國正利用這種「小額豁免」的漏洞來逃避美國關稅。預估今年將有14億件、總價達660億美元的包裹利用上述豁免條款進入美國,較2019年的5億件增加近3倍。
陸官方力推 造就電商發達
大陸跨境電商能如此發達,相當程度與官方的積極推動有關。大陸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就曾撰文指出,中國政府一直積極推動跨境電商發展,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改善跨境電商監管政策、推進「一帶一路」電子商務合作等,為中國的跨境電商發展打下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然而,中國大陸強勁跨境電商也強化了「中國衝擊」力道,迫使各國不得不嚴肅面對。以跟中國關係一向良好的泰國為例,2023年中泰貿易總額為1263億美元,其中大陸對泰國出口757億美元,泰國對大陸出口506億美元,泰國存在251億美元貿易逆差。
為遏止中國低成本商品大量進口,在泰國總理賽塔要求下,今年7月5日起,泰國對價值低於1500泰銖(約台幣1350元)的進口商品開始徵收7%增值稅。在此之前,泰國只對價值逾1500泰銖進口商品徵收增值稅。
據悉,這項新措施的有效期為今年7月5日至12月31日,以便為後續更長效政策措施的推出提供過度期。泰國財政部副部長宋拉潘表示,免徵關稅和增值稅的政策導致廉價的中國進口商品損害到泰國當地製造商的利益。
與泰國同樣面臨中國廉價商品衝擊的各國也陸續採取類似措施。馬來西亞年初就要求透過電商平台銷售到馬來西亞的商品,售價若低於500令吉(約台幣3450元),須加徵10%低價商品稅。
巴西6月起也決定廢除原先針對價值50美元以下海外包裹的免稅政策,開徵20%進口關稅,這項政策轉變被認為主要就是針對中國電商。越南財政部長胡德福則已向國會提交「增值稅法」修訂提案,建議對跨境電商小包裹一律徵收10%增值稅。
TikTok 被迫關印尼線上購物
印尼自去年9月禁止在社群媒體上進行直接銷售交易,TikTok因此被迫關閉其印尼的線上購物業務。綜合路透與香港南華早報日前報導,印尼近期還計畫對進口的鞋類、服裝、紡織品、化妝品、陶瓷等商品徵收最高200%的「保障稅」,理由是要保護國內產業,此舉同樣被認為主要是針對中國。
印尼貿易部長哈桑6月底首次對媒體透露這項計畫。哈桑稱,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貿易戰將導致中國製造產品供應過剩,從而將這部分產品傾銷至印尼等其他市場,使小型企業面臨崩潰威脅。
去年底,大陸商務部正式認定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但當前全球貿易日益明顯的趨勢卻是,愈來愈多國家也開始祭出各種貿易限制措施,以應對大量低價商品輸入所掀起的「中國衝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