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以色列連環炸敘利亞國防部!女主播連線遇空襲 驚恐落跑畫面曝

台師大粉專悄刪周台英道歉信止血 網再轟:丟臉的學校

從緊密盟友變成動武死敵 以色列、伊朗關係惡化全因一事

以色列、伊朗,是國際政治中最緊張、最敵對的國家之一。路透社資料照
以色列、伊朗,是國際政治中最緊張、最敵對的國家之一。路透社資料照

以色列6月13日突襲伊朗,導致中東緊張局勢急劇升溫。以伊兩國如今已成為國際政治中最緊張、最敵對國家之一。然而,這兩個死敵曾經也曾是盟友關係。

在巴列維王朝最後一位君主禮薩·巴列維(Shah Mohammad Reza Pahlav)領導的親美伊朗,曾與以色列是合作國,但1979年伊斯蘭革命(Islamic Revolution)後建立的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政權,則轉為視以色列為敵國。

以伊曾是30年的親密盟友?

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大多數穆斯林佔多數的國家都拒絕承認該國。但什葉派(Shia)為主的伊朗卻是個例外。當時在禮薩·巴列維(Reza Pahlavi)領導下的伊朗,在冷戰期間奉行親西方的外交政策。由於依賴美國的支持,以色列自然而然地與伊朗結成合作夥伴。

在隨後的數十年裏,前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領導以色列推行「邊緣主義」,旨在與中東地區的非阿拉伯國家結盟,其中伊朗、土耳其、埃塞俄比亞三國成為主要合作對象。

四國從經濟合作、武器貿易和情報共享等方面受益。其中以色列摩薩德(Mossad)和伊朗薩瓦克(SAVAK)之間的合作更是密切。1967年,六日戰爭導致阿拉伯國家抵制以色列後,伊朗開始向以色列供應原油。作為回報,以色列則向伊朗提供先進的農業和技術援助,以色列公司還積極參與伊朗各地的基礎建設項目。

1979年兩國關係丕變

然而,1979年,伊斯蘭革命席捲伊朗,革命推翻了親西方的巴列維政權,建立由霍梅尼領導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此後,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也發生根本性轉變。

霍梅尼政權不僅將以色列視為政治對手,更將其視為一個非法國家。霍梅尼開始將以色列描繪成一個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和西方帝國主義的工具。伊朗轉向優先支持受壓迫的穆斯林,尤其是巴勒斯坦人,並斷絕與以色列的所有外交關係:驅逐以色列人員、拒絕接受以色列護照,並將以色列駐德黑蘭大使館移交給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反以情緒逐漸成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話語的核心。

1980至90年代,伊朗開始成為反以武裝組織的主要支持者,包括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葉門胡塞武裝(Houthis)和加薩的哈瑪斯(Hamas),為這些組織提供訓練、資金和武器供應。

其中在1982年,以色列以掃蕩巴勒斯坦組織為由,往北進攻黎巴嫩,引爆第五次以阿戰爭(又稱黎巴嫩戰爭),以軍短暫佔領首都貝魯特。伊朗革命衛隊隨後支持真主黨,該組織至今仍盤踞在黎巴嫩南部,不時騷擾以色列。

1990年代以後,伊朗核計劃進一步惡化以伊關係。以色列開始將伊朗的核野心視為生存威脅,雙方的敵對關係也一直持續至今。

去年4月,伊朗為報復駐敘利亞大使館遇襲,史上首次從本土對以色列領土發動空襲,打破過去數十年來與以色列僅限於「代理人戰爭」的軍事周旋。伊朗當時發射逾300枚飛彈和無人機,惟幾乎全部被攔截。

延伸閱讀:

伊朗以色列戰爭|伊朗官媒遭入侵 播片籲民眾上街推翻政權|有片

伊朗以色列戰爭|美軍或用殺手鐧14噸鑽地彈 徹底摧毀伊核設施?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伊朗 以色列

相關新聞

以色列資深官員稱伊朗部分濃縮鈾庫存未毀 揭示不擔心原因

以色列一位資深官員透露,以國已經得出結論,伊朗部分位於地下的近核彈級濃縮鈾庫存,並未被美國和以色列6月的攻擊摧毀,且伊朗...

中東輻射外洩恐慌升溫!傳伊朗曾想報復以色列核設施 1物爆搶購潮

以色列新消息報電子媒體Ynet 1日報導,以色列與美國接連打擊伊朗核設施,以伊激烈交火之際更傳出德黑蘭可能報復攻擊以色列...

伊朗高濃縮鈾去向?歐洲情報初步認為大致完好 美防長含糊其辭

金融時報27日引述2名官員報導,歐洲各國政府獲得的初步情報評估顯示,美軍空襲伊朗主要核子設施後,伊朗的高濃縮鈾庫存大致上...

以媒:川普與內唐亞胡通話定調 加薩戰事「2周內」落幕 由中東4國接管

今日以色列報(Israel Hayom)26日獨家披露美國總統川普和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的「兩國方案」願景,稱雙方已就5點...

打破沉默!以色列政府宣布同意川普停火提議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以伊停火計畫後一直未發聲超過6小時的以色列政府表示,已同意川普的停火提案。

川普認為以色列與伊朗將「無限期」停火 伊朗外長打臉:沒有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23日晚間宣稱以色列與伊朗的「十二日戰爭」即將落幕後,接受NBC新聞獨家電訪時,將自己宣布的以伊停火稱為「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