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各說各話?川普曝美中官員已會晤 中方打臉:無稽之談

畫面曝…台南香鋪店凌晨大火「炮竹聲不斷」 老闆夫婦救出送醫不治

罷免林沛祥總部被要求關閉整修騎樓? 領銜人控:司馬昭之心

賴就職兩岸論述 趙春山:台灣戰略自主空間越來越小

對於賴清德總統的兩岸論述,學者擔心台灣戰略自主空間未來會越來越小。記者林伯東/攝影
對於賴清德總統的兩岸論述,學者擔心台灣戰略自主空間未來會越來越小。記者林伯東/攝影

對於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演說,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傍晚在廣播節目中表示,賴的演講「有一點點出乎我的意外」,也沒有掌握機會跟對岸釋出足夠善意,甚至若隱若現其「務實台獨工作者」的影子,若兩岸若走越遠,台灣未來戰略自主空間將越來越小,只能完全依賴美國,「這樣就很麻煩了」。

趙春山是在20日傍晚,於《POP大國民》節目接受資深媒體人何戎專訪,談及「520新局之國際政經挑戰」時,做出上述表示。

趙春山表示,跟2016年前總統蔡英文就職時比較,蔡有提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但賴今天未提兩岸條例,也沒有體現憲法的「一中」,反而很清楚的「你是你,我是我」,沒有兩岸連結,強調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儘管沒有明言「台獨」,但通篇都讓人覺得,「務實台獨工作者」的影子若隱若現。

在此情況下,趙春山坦言,雖然原先外界預期賴會延續蔡的基調,大框架不會超出太多,但今天的實際講話內容,「有一點點出乎我的意外」,賴也沒有掌握這麼好的機會,跟對岸釋出足夠的善意,「他是不是讓美國方面也有點意外,我不知道。」

因此,儘管上月馬習二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強調「中華民族」等連結,但趙春山認為,在綠營不想接球,以及用 台南400年等論述,強調台灣主體性,和大陸做出區隔下,隨兩岸越走越遠,無法創造坐下來談的氛圍,台灣的戰略自主空間將越來越小,將只能完全依賴美國,這就會帶來風險。

趙春山補充,台灣還面臨年底美國總統大選怎樣押寶,以及如何揣摩美國人思維,和美國已陷入俄烏、加薩兩個戰場,如何有精力抽身等問題,因此他呼籲兩岸仍應多談和平,不要輕言戰爭。

展望未來走向,趙春山坦言,來自大陸的壓力只會更多,不會更少,包括外交、經濟等,對象主要是向民進黨政府施壓,但也會影響台灣人民,且若大陸未來覺得對台灣沒有任何期待,甚至認為「你非我族類」,那就很危險了,因此接下來還要觀察賴清德具體的做法,和陸方的反應。

趙春山提醒,若台灣要和大陸劃清界線,可能會產生一種「你丟我撿」的情況,大陸藉此掌握文化等領域話語權,加上現在大陸跨越海峽中線已成常態化,以及邦交國與我斷交後就很難恢復,這都會造成台灣自我孤立,同時,他也擔心對台灣有「最大影響力」的美國對台灣問題一旦後縮,大陸就會越來越往前。

因此,趙春山最後談到,他常形容,處理兩岸關係要有一個想法,就是「有關係就沒有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了」,即是兩岸文化、經貿等關係密切,但若兩岸越來越遠,那就要當心了,因為缺乏溝通,沒有互信,就容易產生誤判。

台獨 美國 趙春山

延伸閱讀

總統就職國宴首次移師台南 賴清德與夫人吳玫如牽手進場

就職國宴談話 賴清德:感謝各國帶給台灣堅定力量

賴清德就職 國防部:今日無共機越海峽中線

批賴清德說謊 洪秀柱:踩了中華民國憲法一腳

相關新聞

傳美方僅讓步夏威夷?賴總統出訪計畫延後林右昌周六先訪美

賴清德總統執政將滿百日,不過至今未有具體訪問友邦行程。據了解,賴總統出訪有意過境美國,但礙於美國總統大選陷入膠著,美方不...

執政「鬥」百日 賴總統陷少數總統困局

賴清德總統執政明天是第一百天,賴政府正和在野黨打國會改革釋憲戰,朝野火車對撞;兩岸關係也因賴拋出「新兩國論」,對抗急遽升...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賴總統:互不隸屬

賴清德總統昨天宣誓就職,他在就職演說宣示,新政府將秉持「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有別於前總統蔡英文八年前就職強調...

陸外交部回應賴清德就職演說:台獨死路一條

對於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兩岸互不隸屬,大陸外交部回應稱,「台獨」是死路一條。

全文/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 強調會依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帶領國家

賴清德今天就任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他在就職演說中表示,要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不卑不亢、維持現狀,追求兩岸和平共榮。

賴清德今總統就職演說 釋兩岸和平共榮善意

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上午宣示就職,賴總統將發表「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就職演說。在區域事務及兩岸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