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新併」有新進展 台新金宣布發行118.9億股普通新股

黃呂錦茹「捉放曹」是否羈押?台北地院訂明上午10時開庭

明520就職演說 賴清德將提執政4元素

準總統賴清德五二○就職,演說將聚焦「穩健、自信、負責任、促進國人團結」,宣示延續大選時承諾的民主和平繁榮路線。本報資料照片
準總統賴清德五二○就職,演說將聚焦「穩健、自信、負責任、促進國人團結」,宣示延續大選時承諾的民主和平繁榮路線。本報資料照片

準總統賴清德周一就職,就職演說將延續當選之夜的談話基調,聚焦「穩健、自信、負責任、促進國人團結」四大元素,確保穩定現狀不受到侵蝕,在世界「上架台灣」,維持「民主和平繁榮」的路線。近來立院朝野衝突對立嚴重,賴也將呼籲團結台灣。國安人士表示,賴清德是民選總統,民意是最大依歸,未來施政方向、堅持目標會持續與人民溝通。

藍:賴的蜜月期 不會太長

針對賴清德就職演說方向,在野黨提出質疑。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彥秀表示,就職演說是擘畫與宣示國家重大國政方向,不是作文比賽,賴當選四個月以來,從人事布局、消失的請益之旅,以及縱容民進黨立委暴力,都與四大元素背道而馳,賴清德的蜜月期不會太長,用具體行動展現總統高度才有意義。

民眾黨立委林憶君說,這些元素都是虛無縹緲、輕描淡寫的「文青體演說」,內容空虛、沒有具體重點,也沒有說上任後要做什麼大破大立的事,或解決什麼蔡政府任內未完成的承諾,呼籲賴清德勿光說不練。

新政府國安人士指出,賴清德五二○就職演說的基調,第一個元素是「穩健」,內涵包括延續過去幾年蔡英文總統執政基礎,讓台灣不論在全球經濟或是地緣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與各方合作「確保穩定現狀」,現狀是面對極大的壓力,所以要維持現狀也要投入更多努力,用最穩健態度確保穩定現狀。

展施政韌性 拚上架台灣

國安人士指出,第二個元素是「自信」,賴清德將展現高度的戰略自信,持續推進各項政策,國政展現創新與韌性,落實在世界上架台灣的精神。

國安人士表示,第三個元素是「承擔責任」,新政府要對人民負責,將跟世界面對挑戰,台灣是世界良善力量,也是負責任的成員,願意積極貢獻世界。

第四個關鍵元素是「團結」,中國運用各種手段在台灣內部分化台灣社會,需要透過更多努力來團結國人、壯大國家。

國安新情勢 內外多紛擾

五二○將屆,中共施壓動作頻頻,據了解,國安高層近日內部簡報分析國內外最新四大情勢,指賴政府對內要持續面對行政、立法部門針對重大議題處理過程的不同意見;對外要面對中國對台灣各種侵擾的統戰跟手段,不管是軍事上每天都會發生的解放軍機、軍艦更具挑釁活動,包括金廈海域的禁、限制灰色地帶侵擾。

國安高層分析,中國持續霸凌、孤立台灣或是奪取邦交國的舉措,甚至是在國際間上演法律戰,扭曲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等,且中國對於台灣內政各項議題,進行各種態樣的訊息戰及認知戰,伸手到台灣內部政治當中,近期用懲戒名嘴方式,干預台灣言論自由空間,相關手段都在壓縮與破壞兩岸正常交流,已引發國際高度關注。

國安 蔡英文 賴清德

延伸閱讀

賴清德就職演說元素曝 吳春城嗆:不正是最令人詬病質疑的嗎?

賴清德就職在即 路透:520演說將承諾維持現狀穩定兩岸關係

影/一張寄自太平島的明信片 江啟臣:籲賴清德520重申主權

【重磅快評】不必等520 賴清德已揭開暴力政治序幕

相關新聞

傳美方僅讓步夏威夷?賴總統出訪計畫延後林右昌周六先訪美

賴清德總統執政將滿百日,不過至今未有具體訪問友邦行程。據了解,賴總統出訪有意過境美國,但礙於美國總統大選陷入膠著,美方不...

執政「鬥」百日 賴總統陷少數總統困局

賴清德總統執政明天是第一百天,賴政府正和在野黨打國會改革釋憲戰,朝野火車對撞;兩岸關係也因賴拋出「新兩國論」,對抗急遽升...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賴總統:互不隸屬

賴清德總統昨天宣誓就職,他在就職演說宣示,新政府將秉持「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有別於前總統蔡英文八年前就職強調...

陸外交部回應賴清德就職演說:台獨死路一條

對於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兩岸互不隸屬,大陸外交部回應稱,「台獨」是死路一條。

全文/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 強調會依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帶領國家

賴清德今天就任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他在就職演說中表示,要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不卑不亢、維持現狀,追求兩岸和平共榮。

賴清德今總統就職演說 釋兩岸和平共榮善意

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上午宣示就職,賴總統將發表「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就職演說。在區域事務及兩岸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