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五生肖富貴到老、兒孫有福!龍蛇健康佳、豬家庭美滿、「兩生肖」超會理財

周末晴朗酷熱!下周天氣劇烈變化 恐雷雨狂轟到4月底

靠「賴友友」出線? 賴政府新內閣「男上加南」

兒童有不受歧視的權利 納入社會課綱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昨天(11日)進入課審大會審議。圖/教育部提供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昨天(11日)進入課審大會審議。圖/教育部提供

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昨開審,連3天舉行7場次審議,有課審委員提案在國小階段學習內容,有關兒童權利的舉例項目中,增列「表意權」及「不受歧視的權利」,上午已通過提案。

其中,增列「不受歧視的權利」是課審委員、東華大學教授陳張培倫所提,陳張培倫表示,歧視行為於國小中年級算是萌芽期,因此學校教學應在此時期列為重點,避免族群或性別之類的歧視行為在學生中滋生。新增表意權則是由課審委員學生代表蕭竹均和廖浩翔提出。

另外,據了解,由於公民科有許多條目用問句方式呈現,對許多人而言不習慣,某些課審委員要求改為直述句,此議題在分組討論時已很熱烈,預料將會在今天會議中產生激辯。

陳張培倫表示,在社會領綱全文133頁中,有55頁提及原住民族,相較於舊有課綱,數量上多了好幾倍,研修小組的用心,值得稱讚,但其所試圖引導國民對原住民族的認識,是否妥適,是否有抓到重點,恐怕就會是受檢驗的重點。他認為,在附錄的學習內容說明中,即使有寫到原住民,敘事仍寫得較抽象、含糊,甚少提及原住民歷史應呈現的兩個關鍵主軸,包括「部落組織文化被摧毀」和「土地和自然資源被剝奪」。

另外,陳張培倫也將提案,在附錄的「學習內容說明」,建議新增「引導學生察覺同學中有原住民族、新住民等少數族群,應尊重其差異文化,不應對其姓名、語言及習俗等有偏見及歧視行為。」之類文字;在「清帝國時期台灣」說明文字之「帝國體制內外原住民族(包含平埔族群)社會、文化的動態。」建議修正為「帝國體制內外原住民族(包含平埔族群)在部落組織與文化以及土地自然資源權利狀態所受到的衝擊及傷害。」等等。

陳張培倫的另一提案是,在「教材編選」新增文字「文字敘寫亦應避免落入單一族群觀點」。他說,曾有特定版本社會領域教科書,以現代敘寫者角度以「進剿」此一語詞描述官軍對當時原住民族的攻擊事件。但若檢視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與「剿」有關之字詞,其對象俱為「匪」、「寇」、「盜」、「奸黨」等負面對象。教科書撰寫者可能沒有留意到,就原住民族的角度而言,該攻擊事件可能是一種侵略行為,也沒有評估過該語詞的使用,是否對原民學生造成心理負面陰影。

蕭竹均也將提案,附錄說明要加探討「為何2016年總統要代表政府向原住民道歉」,建議增加如開山撫番、加禮宛事件、大港口事件、七腳川事件、大豹社事件等舉例作為參考,並說明同化政策與集團移住對現今原住民之影響。

108課綱 十二年國教 原住民 教育部 歷史科

延伸閱讀

桃園泰雅族祖靈祭 鄭文燦提「三好」承諾

原民日提政見 徐定禎:苗縣府回復設原民處

桃園原住民影像聯展 用「水」意象貫穿主題

龍潭、大溪區所 增設原民服務員

相關新聞

半數學校師資不足 血汗教學磨光教師熱情

108課綱上路周年,《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1243位民眾進行民調,有近半數學校反映教學現場師資不足,教師有熱情但負擔沉重,有教務主任哀嘆:「大家現在用熱情做事,熱情用完後,課綱還是被打回原點,教改變成一場災難。」

高中分組選修課增 全中教籲增員額避免教師過勞

108新課綱去年8月實施,全中教今天表示,高中因多元選修、分組課程等,造成教師工作倍增,若不增加人力,可能造成過勞,呼籲...

新課綱翻轉教學 老師就怕學生沒有疑問

12年國教新課綱徹底翻轉教育,特別是加入探究與實作課程,從做中學改變學習態度,也是老師間跨科、跨領域最大挑戰。南一中老師...

升大學考題愈來愈長 教師籲考試時間延長10分鐘

大考中心昨宣布110學年大學學測特殊生的延長考試時間擬再增10分鐘,第一線高中和補教老師表示近年學測、指考考題素養化,國...

【108課綱調查2】破解「學習歷程」迷思 招聯會:真誠才會感人

《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進行民調,「升學」是現場改革的巨大包袱,高中端對考招制度的擔憂和焦慮,主要來自升學新制「學習歷程檔案」,不確定大學會以何標準參採、學習成果該如何呈現及取材。對此大學招聯會執行秘書戴念華舉例,教師可以將課堂成果對準「解決社會問題」,例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就是很好的參考方向。

【108課綱周年】簡菲莉:校長是改革過程的「保溫瓶」

曾任宜蘭縣教育處長、台北市中正高中校長的簡菲莉,是108課剛從研發到實施的重要參與者,從宜蘭縣教育處退休後,積極在各地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