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台餘震不斷!「地震包」準備好了嗎?盤點該帶啥、平常放哪、多久更新1次

獨/又見工安意外!高雄廢水廠女板模工踩空高處墜落 送醫傷重不治

看花蓮倒塌建物位置「驚見巧合」 網憂米崙斷層被觸發 專家釋疑

新課綱社會領綱開審 「去中國化」爭議預計今交鋒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11日進入課審大會審議。圖/教育部提供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11日進入課審大會審議。圖/教育部提供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昨開審,連3天舉行7場次審議,力拚8月底前完成審議。課審大會昨通過將性平教育加入國、高中學習重點;至於國中歷史的台灣史比率、高中歷史以主題式教學取代朝代編年史、用東亞脈絡解讀中國史等「去中國化」爭議,預計將在今天審議。

昨天的課審大會由教育部長葉俊榮主持,三個場次的出席委員人數分別為33、35與37人。會議開始沒多久,便有學生代表廖浩翔提案,希望審議社會領綱時能夠邀請促轉會與原轉會委員列席,但大會討論後,認為教育部要趕在三天內發公文邀兩會代表委員出席,作業不及,提案遭擱置。

在討論「公民與社會」的「國家與認同」時,一度引爆討論火花。因為委員誤以為研修小組提案讓國中生學「國家認同」,質疑「小孩子如何選擇國家認同?」後來發現是「國家與認同」的筆誤。但最後大會討論認為,學習「國家與認同」必須掌握法律、政治等相關知識,對國中生來說還是太難,決議取消。

此次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歷史課綱有多項重大變革,包括教學方式由朝代編年史改為主題式,並在某些主題用「東亞」的脈絡解讀中國的歷史,引發「去中國化」的質疑。昨天課審委員雖未討論到此份課綱的實質內容,但已針對主題式教學需要的「思辨能力」熱烈討論。

課審委員、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指出,課審大會討論「核心素養」時,特別針對「跨學科思辨能力」展開討論。在討論課綱的「歷史探究」時,研修小組以性別議題 、PM2.5為例,示範如何以主題式教學進行「跨學科思辨能力」,委員多數肯定。

謝國清表示,不少委員提出,台灣學生需要思辨能力,不應該再採用記憶式的填鴨教學;此外,應讓國、高中的必修課程「減量」,讓學生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進行思辨教育。

昨天大會結束前,通過學生代表蕭竹均關於性平教育的修正提案。蕭竹均指出,此一提案請研修小組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或增加於國中、高中的學習重點或附錄之中,獲得多數委員同意通過。他表示,此次社會領綱學習重點未納入足夠性平知識,如一○一課綱中曾出現的性別詞彙,在新課綱卻隻字未提。

蕭竹均也透露,今天將有學生代表提案將學生自治、兒童人權公約納入新課綱,他自己也將提案將轉型正義、原民轉型正義加入歷史課綱之中。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11日進入課審大會審議,圖為教育部長葉俊榮。圖/教育部提供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11日進入課審大會審議,圖為教育部長葉俊榮。圖/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 課綱 轉型正義

延伸閱讀

性平教育融入學習重點 課審表決半數同意

家長盼性平教育退出課綱 課審大會過半數同意增加說明

課審委員累了嗎? 人數湊不齊 課審會晚一小時開

台大教授投書/課綱一直拖 教科書品質堪憂

相關新聞

半數學校師資不足 血汗教學磨光教師熱情

108課綱上路周年,《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1243位民眾進行民調,有近半數學校反映教學現場師資不足,教師有熱情但負擔沉重,有教務主任哀嘆:「大家現在用熱情做事,熱情用完後,課綱還是被打回原點,教改變成一場災難。」

高中分組選修課增 全中教籲增員額避免教師過勞

108新課綱去年8月實施,全中教今天表示,高中因多元選修、分組課程等,造成教師工作倍增,若不增加人力,可能造成過勞,呼籲...

新課綱翻轉教學 老師就怕學生沒有疑問

12年國教新課綱徹底翻轉教育,特別是加入探究與實作課程,從做中學改變學習態度,也是老師間跨科、跨領域最大挑戰。南一中老師...

升大學考題愈來愈長 教師籲考試時間延長10分鐘

大考中心昨宣布110學年大學學測特殊生的延長考試時間擬再增10分鐘,第一線高中和補教老師表示近年學測、指考考題素養化,國...

【108課綱調查2】破解「學習歷程」迷思 招聯會:真誠才會感人

《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進行民調,「升學」是現場改革的巨大包袱,高中端對考招制度的擔憂和焦慮,主要來自升學新制「學習歷程檔案」,不確定大學會以何標準參採、學習成果該如何呈現及取材。對此大學招聯會執行秘書戴念華舉例,教師可以將課堂成果對準「解決社會問題」,例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就是很好的參考方向。

【108課綱周年】簡菲莉:校長是改革過程的「保溫瓶」

曾任宜蘭縣教育處長、台北市中正高中校長的簡菲莉,是108課剛從研發到實施的重要參與者,從宜蘭縣教育處退休後,積極在各地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