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母虐童致死 精神科醫曝施虐者3種人格特質:兩因素釀兒虐事件增
1歲男童「剴剴」(化名)遭到劉姓保母施虐致死,令人痛心。據男童家屬控訴,男童24小時被劉姓保母包得宛如木乃伊,並綁在椅腳,連睡覺都只能站著,每天只喝一、兩杯餿水充飢,牙齒被打到剩8顆且還有缺損,下體被燒到黑,指甲都被拔光,還被塞進水桶折疊玩弄,甚至拍照。
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虐待兒童是種「極其令人痛心」的事,其中可能的三種人格類型,首先施虐者可能有人格障礙、精神疾病或情緒問題等心理精神狀態,經研究發現,部分施虐者屬於病態人格,其沒有同理心、不尊重人,他們無法適當地處理壓力和情緒,從而導致對兒童虐待。
其次,虐待兒童的人可能在自己童年時期,同樣是受到虐待或忽視的受害者,他們可能沒有得到適當的支持和幫助,導致他們在成年後,由被虐者轉換成施虐者,對下一代進行虐待。
第三種,部分施虐者虐待兒童,是為了滿足他們的依賴和控制需求,他們可能將兒童視為物品,而不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並試圖通過控制,他們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楊聰財說,兒虐事件同時也受到兩大因素影響,包括家庭環境,特別在不穩定的家庭環境,如有家庭暴力,或是藥物、毒品、酒精濫用等,甚至是家庭經濟貧困、缺乏社會支援網路等,都可能增加虐童的風險。另一是文化和社會因素,如對家庭私密性的過度尊重、對父權的過度推崇、社會對家庭內部事務干預的忌諱等,都可能增加兒虐事件的發生機會。
楊聰財說,面對兒虐事件,國人應抱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態度,多尊重孩子,富有同情心,遇到兒虐事件時,不要置身事外,應盡速通報相關單位,救救孩子一命。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