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捲草、賞鷹台、草地飛球! 一望無際墾丁專屬的天空藍 屏東「社頂自然公園步道」景觀生態豐富

社頂自然公園步道位在屏東恆春鎮與墾丁森林遊樂區並列墾丁國家公園兩大森林區豐富多樣的地質與植物生態以放牧小徑改建的簡易步道保留其原始風貌,行走其中, 石灰岩洞, 珊瑚礁岩, 蟲鳴蝴蝶....讓人驚嘆連連....
墾丁行的第二天, 從民宿離開後, 驅車朝著墾丁國家公園的方向沒有實際量測距離, 印象中不遠
這裡有收費停車場
專屬墾丁的天空藍
社頂自然公園的標誌意象
來的這時間, 剛好遇上2021 瑯嶠鷹季 捲捲草的裝置藝術活動這是結合 在地藝術家以恆春半島的特色生物作為創作靈感材料來源; 包含: 牧草, 海漂垃圾...等等
每件特殊獨立的作品, 都會有木牌介紹, 作者, 作品名稱, 創作理念...等等
這是第一次看見放牧的捲捲草, 很新鮮饒富趣味的裝置藝術,綠意大草坪,極好的藍天白雲,眼下的風景~真美。
一旁還有些許石桌石椅可以歇憩
一行人再循著社頂自然公園的指示牌前進指示牌上也貼心提醒, 園區內比較適宜穿著平底鞋,運動鞋...布鞋且夏天17:30,冬天16:30過後就不要再進入,以免危險
小裂谷像似礁岩被分裂成兩側, 有一線天錯覺
石灰窯
園區多能走在綠蔭下
這一處標示的湧泉, 真的很迷你
多彩的礁岩
以放牧小徑規劃的步道, 多為木棧道
但部分區域則為起伏的礁石地形, 得小心
步道上的指標, 滿清楚, 但因園區腹地廣闊, 建議還是走在主線步道上, 比較安全
大峽谷~為一狹長型的珊瑚礁岩裂隙看介紹牌上表示: 走在峽谷中, 可見兩側特殊的石灰岩碳酸鈣沈澱物, 色白醒目但我們經過之時, 被圍住了
處處是石灰岩洞, 對於地質學家, 應該是很精闢的戶外教學範例而我們僅能是純欣賞
為避免過多的人工化, 小徑上還是保留了礁岩地形
來到大草原,長期放牧, 加上遊客行走踩踏, 以及東北季風的吹襲, 而形成草生地這裡可以眺望, 太平洋, 鵝鑾鼻燈塔....
景緻雖美, 但天氣太好, 沒有遮蔽的地方感受到南台灣陽光的熱情, 真的不力久待
繼續前進涵碧亭1300M
步上階梯
來到涵碧亭木作觀景亭,
遠眺湛藍的巴士海峽與太平洋, 右前方隱約還可以看到鵝鑾鼻燈塔生長在礁岩上的植物, 長期受到強風吹襲而匍匐其上呈現修剪過的形狀, 此現象稱為風剪在台北七星山的山徑, 或是宜蘭礁溪的抹茶山也也異曲同工的風簡植被現象
續行 凌霄亭
視野遼闊的木造賞景台更是每年秋冬之際, 愛鳥人士最佳的賞鷹地點,
雖然從9/1開始到10/23 , 鷹群已愈來愈少, 這天猶能看見幾位手持大砲相機的愛鳥人士~最後的追鷹...
珊瑚礁岩裂縫造成的一線天景觀
走一趟社頂公園步道, 完全改觀就是一般公園步道的刻板印象
離開社頂公園, 返程之際朋友表示, 想帶孩子去試試草地飛球臨時上網查了一下, 全台灣第一座有固定場地的草地飛球場
業者提供了多項的活動, 包含: 草地飛球, 空中腳踏車, 空中飛人叢林越野沙灘車, 天空之鏡....等等, 看著等候的人, 就可以看出很受歡迎
草地飛球, 將乘坐人員固定在球體內部,一次可乘坐兩人,順著坡道翻滾而下一趟2人380元, 事後看了看時間 ,約莫30秒左右
經過設計與計算的球道, 並設有固定樁, 讓球體碰撞彈跳業者對於場地與各項活動都有投保產險
本來沒特別想法的我, 覺得試試也好
進入球體, 工作人員也會解說注意事項, 朋友幫拍了照片, 覺得很有英姿只是: 當球瞬間滾落, 只聽見我和eva尖叫的聲音不絕於耳, 業者為了讓遊客還能夠回味, 在球體裝設了麥克風, 再加上夥伴幫忙攝影事後,聽著我們飛球的這一段尖叫聲, 30秒的時間仿佛無盡頭我想, 之於我 一次的體驗足夠了
在草地飛球, 一陣的驚叫聲後, 怕自己還未能回過神來 免得前一刻還在胃部翻滾的不適, 就點份麻醬麵充飢
很難得可以在恆春古城門駐留
朋友提議去喝咖啡, 但迷路咖啡, 太夯, 光等候就好幾組人, 直接放棄。
很巧的是迷路咖啡竟在萬里桐附近, 又讓我們再次回味, 去年有趣的浮潛
社頂公園步道, 除了可以享受清新的森林浴觀賞多樣的岩洞, 遠眺藍的迷人的海域。 這一切還是免費, 真是佛心來的。 草地飛球之於我, 雖然還是僅此一次的勇氣, 不過, 也發現在爬山後, 也比較能嘗試些新鮮的活動比方: 浮潛~探賞迷人的海底世界, 草地飛球心臟蹦跳的上升指數.....旅行的美好, 是將行腳中的點滴, 帶回去珍藏, 所言不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