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次的中央尖北稜,零裝備空手直上!

e93ba252c2b0c12f601ad04c58203256.jpg

9e5590c24c3fc7572d9e42a3d74bc2a8.jpg

51勞動節的時候,工作安排在香菇寮駐點,在家裡就在想,那2天空檔要幹麻?看了一下魯地圖、等高線,好像有個稜線可以直達中央尖山,避開水路,想好大概走法香菇寮營地過溪後,對面直接上稜,路上除了往上爬,似乎也不難,箭竹也不多,直到爬升到26xx後,箭竹突然密了起來,而且最後也不知道能不能上的了中央尖山,就索性放棄回頭了

f22add22db1c41cc4159cbc70d86dab2.jpg

下山後,有想過下次要重裝經過,或者排個3天,第2天輕裝來回,有找到隊友,但天氣不佳,也不確定能完成,就選擇改走別條路線

終於這次又被安排在中央尖山屋駐點,無聊也是無聊,直接在山屋往上切,有些小地型,要想辦法往上爬,一開始就是箭竹往上穿,一直以為到稜線,箭竹就會變少,並沒有,也一直收不到訊號,也有點想放棄繼續往上,心裡也想著再往上爬一點看看,就這樣慢慢的往上推,距離中央尖山越來越近,爬升也越來越少,還不知道最後能不能上的了中央尖山,心裡也不想放棄,還是要走到面前才知道上不上的了,遇到可繞就繞,正面覺得有風險,就找風險低的爬上去

05aa1659d4e123a8afcf3b09fe40d4be.jpg

aaaa4f1d40b0c29bd0d894d7ad5ca12e.jpg

2806937208d4a94d800b75c4d620bf12.jpg

c1bc970a37e43c950b6e512fdde22a11.jpg

393aeb310b1065457cf7e87919597e7c.jpg

303e3d071b6851625c1809153400d375.jpg

95c2d87571e0dd12592e6871863bd9d8.jpg

8985f56e760684151089451152d440de.jpg

b05c1eadb2edf43e5e24431a538f87fa.jpg

7a1a2e0f6b7ff2c638ec54c371ca6812.jpg

b566c2fbc5dbfe8884aa7fd0d1be829d.jpg

41ffb44a2330100aba62fce7adfeb7dc.jpg

這條路不知道為什麼記錄少,明明就是一個稜線直通中央尖山,這是我不解的地方,從衛星圖來看,確實最後段是很危險的地型,但沒實際走過,也難以判斷可不可行

如果要走這條路線,建議如下1.盡可能不要重裝通過2.要有判斷路況,選擇攀點踩點的能力3.天氣晴郎,無起霧狀況下通過4.香菇寮營地,起登上稜5.由下往上爬較安全,不建議逆走6.岩盔必帶,但摔下去,可能也不知道要滾多遠

個人當天攜帶裝備 0,空手上,口袋就1個打火機和1支手機

有朝一日,會成為一條替代路線?就等待有心人士

勞動節

延伸閱讀

為了一線天! 漫步「五指山」之親子遊 充滿林蔭輕鬆好爬,還能光明正大比中指

他用iPhone打LINE語音「無預警中斷」超困擾 過來人曝解方

空拍機首秀!台南綠色長城東北段「凍子頂山縱走大棟山」,用不同視角欣賞山丘稜脈

氣勢與柔情兼具! 再訪南湖群峰「馬比杉山」360度極佳展望 沿途稜線和溪谷都超美

相關新聞

三芝最原始之境!森林裡發現大量遺跡「大屯溪古道」,來場五星級的健行之旅

大屯溪古道 景點介紹 大屯溪古道,位於三芝地區,因昔日居民多在此以溪水浸泡大青(菁),製作染料,故又有藍路古道的美名,古道分為左線及右線,沿著大屯溪上游之大桶湖溪往小觀音山西峰上溯,時左時右將近十

一日單攻有夠嗆辣!為了爬這座山,我們準備了兩年─「白姑大山」

白姑大山 百岳排名第45,海拔3,341公尺,頂峰有一顆一等三角點,位於南投仁愛與台中和平,與羊頭山、畢祿山及屏風山合稱中橫四辣, 為百岳十翠之一,又稱白狗大山。登山客攀登白姑大山可以安排三天兩夜或

新手勿試!極端地形「奇萊東陵下嵐山」,收穫絕美大景須經重重障礙

帕托魯下嵐山 #艱困路線 #障礙重重 #極端地形 #新手勿試 Day 3 2023/02/27 11.7K + ↑1560m北鞍三叉山屋→平安池→大理石營地→立霧主山→帕托魯山→下切迷航迫降

偏冷門路線!「鳥洗縱走」難度高,爬升1800公尺再下降1100公尺不簡單

鳥洗縱走是一條長約20公里又要爬升1800公尺難度較高的縱走路線,因此走的山友較少屬偏冷門路線,從泰安溫泉停車場起登走約3.3公里爬升約840公尺到鳥嘴山(又稱上島山海拔1438公尺),再走約2.6公

隱藏版黃金瀑布!北投「松溪瀑布步道」靜謐幽雅,磅礡瀑布震撼人心

松溪瀑布步道 景點介紹 半嶺古道,位於北投區,或稱半嶺水圳步道,雖不若天母水管路知名,但歷史卻更為悠久,在西元1904年的臺灣堡圖中即可看到這條水圳路,半嶺步道串連半嶺古道與橫嶺古道形成環型一圈,

上切又下切!久違再訪「絹絲瀑布步道」,收穫視野極佳大草原

本來預定走小段絹絲瀑布步道後,又下切走山徑、接竹篙嶺(山)古道,抵竹篙山後,再續走、、、;也許是太久沒來走絹絲瀑布步道,不知於下切點處已被帶刺的白鐵鋼線圍住,看似不給過,只好走到絹絲瀑布道稍事休息,續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