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說法一變再變...有一種缺電 是產業都覺得缺電

賴清德上台之初,行政院與經濟部有關核能的說法一變再變,但始終無法減緩民眾對缺電的擔憂。圖為行政院長卓榮泰與經濟部長郭智輝(中央社)
賴清德上台之初,行政院與經濟部有關核能的說法一變再變,但始終無法減緩民眾對缺電的擔憂。圖為行政院長卓榮泰與經濟部長郭智輝(中央社)

總統賴清德在上台前,曾提出緊急時可啟用核電廠,經濟部長郭智輝也說修法若通過,核二、核三可延役2、30年;但自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就職時高喊「堅持非核家園」目標,郭智輝也改口「非核家園的態度沒有改變」。如今,即使政府一直拍胸脯保證電很夠,但連支持台灣的輝達也擔心台灣缺電,可見有一種缺電是民眾、企業都覺得缺電(以致於電價喊漲)。

賴曾說不排斥核電

賴清德去年11月底接受網路媒體專訪時,被問到未來核能或核融合可能發展時表示,如果未來科技進步到相當程度,可以解決核能安全、核廢料的問題,民眾又有共識,台灣,不會排斥科技所帶來的便利。賴清德還在去年邀請支持發展核能的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擔任智庫副董事長,讓外界以為賴清德有望調整非核家園政策。

不過行政院長卓榮泰就職時強調「非核家園是不變的目標」,而經濟部長郭智輝近日在立法院備詢時一度表示「只要修法通過,核二、核三可延役20到30年,」但隨後忙改口說:「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是大家一致目標,核電目前不在基載與備載選項當中。」讓外界霧裡看花。

企業不相信能源夠用

卓榮泰還在施政報告時表示,政府有絕對努力跟決心,要持續安全穩定的供電,只要再生能源及其他計畫中的各種電廠工程能如期完成,綠能發展比現在預期的更加進步,面對所有的能源問題、發電問題,都能在合理、合法的計算當中,對穩定供電充滿信心。但民間真的相信嗎?

工業總會新任總理事長潘俊榮5月當面向賴清德建議,如果要留住企業,核能是可以考量的選擇;美國商會6月公布白皮書,超過七成會員表達對綠色能源供應的擔憂和關切。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要在台灣設廠,也擔憂台灣的缺電問題。然而,面臨核二、核三是否延役,卓榮泰只回應:「政府認為有辦法彌補停役所產生的缺口」,仍難讓我國各界對電力供應有信心。

政策未減緩民間擔憂

民進黨政府希望透過新蓋接受站來增加天然氣,但台灣的天然氣安全存量只有7天,且有綠委林岱樺爆料,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在中共圍台軍演時,曾有3天都沒有運輸船到港卸貨,且天然氣屬進口能源,只能不斷受制於國際能源的價格漲跌、進口供貨不穩定性,無法讓外資相信電力安全無虞。

空頭支票誰都會開,但外商產業不是傻瓜,沒有實際保障根本不會投資。蔡政府曾高喊2025非核家園,到了賴政府卻悄悄置換成「2030年前引導國內外綠色投資,依法朝非核家園邁進」,但若僅是將非核家園延遲、說要大量增加綠能,卻沒有用具體措施開拓電源,賴政府的能源政策始終無法逃避外界的質疑,影響所及就是國際與國內的投資商機。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核能 賴清德 非核家園

延伸閱讀

菜鳥閣員頻「失言」? 藍白營批「黨意」仍高於民意

嘆郭智輝成誤入叢林白兔 王鴻薇:被迫擁抱反核神主牌

以後法案綠不支持就提覆議? 卓榮泰:考慮點為是否經正當程序

中天若勝訴如何救濟? 卓榮泰:頻道回復 須照程序

相關新聞

美媒:台灣缺電 將衝擊全球產業

美國媒體CNBC報導,專家認為,台灣面臨能源短缺,不僅已經構成國內半導體業營運風險,也可能波及全球晶片業。華府智庫大西洋...

郭智輝推四接 環團批國門彈靶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指出,因應北東電網的電力缺口,協和電廠改建(四接)必須推動,且沒有替代方案,引發熱議。環團強調,持續推...

現場側記/經長大實話 綠委校正回歸

來自企業界的新任經濟部長郭智輝,近來因表現「核電開明派」的立場飽受黨內批評,行政院長卓榮泰公開替他踩煞車,讓內閣重新擁抱...

AI用電量激增 藍憂缺電危機

AI大浪襲捲而來,伴隨而來的是高度電力需求。能源經濟學者昨引述施耐德電機的估計表示, 全世界二○二三年到二○二八年AI的...

有一種缺電 是產業都覺得缺電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分析報導】總統賴清德在上台前,曾提出緊急時可啟用核電廠,經濟部長郭智輝也說修法若通過,核二、核三可延役2、30年;但自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就職時高喊「堅持非核家園」目標,郭智輝也改口「

依排碳量訂定 電價分級 最快明年上路

為使國內企業能買得到綠電,經濟部長郭智輝指示台電研議「電價分級」,也就是將電力分成綠電、低碳、一般電力等三類,並依排碳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