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用AI挑出幸運號 27歲的他刮中「超級紅包」刮刮樂1百萬元

驚!陳美鳳突傳意外腳打石膏「坐輪椅」過年出國急喊卡

楊梅休息站自撞「年前遇死劫」 電動車內4死相驗…駕駛成焦屍無法抽血

以色列向聯黎哨所附近開火致2傷 歐美強烈反彈

聯合國表示,一輛以色列戰車砲轟聯合國維和部隊位於黎巴嫩南部陣地的一座哨塔,導致兩名維和部隊人員受傷送醫。歐新社
聯合國表示,一輛以色列戰車砲轟聯合國維和部隊位於黎巴嫩南部陣地的一座哨塔,導致兩名維和部隊人員受傷送醫。歐新社

以色列今天向駐黎巴嫩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哨所附近開火,並承認此次針對「威脅」的行動「擊中」2名藍盔軍(維和部隊),此舉引發了激烈的外交衝突與歐美各國的強烈反彈。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UNIFIL)於黎巴嫩南部納古拉(Naqura)的主要基地,今天傳出2名斯里蘭卡「藍盔軍」受傷;2名印尼士兵昨天也因戰車砲火擊中瞭望塔而受傷。

以色列面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Guterres)和西方盟友的一致譴責,以國軍方承諾在發布初步調查結果的同時,對此事件「徹底查核」。

以色列在聲明中補充說:「最初查核表明,事件發生期間,聯黎部隊的1個哨所遭到襲擊…導致2名UNIFIL人員受傷。」

以國軍方表示,以色列士兵向聯黎部隊哨所周圍50公尺處的「直接威脅」開火還擊。

愛爾蘭國防軍參謀長克蘭西(Sean Clancy)表示,他不相信以色列的解釋。

克蘭西說,「從軍事角度來看,這不是一次偶然行為。」愛爾蘭是聯黎部隊的成員之一。

法新社根據黎巴嫩衛生部的數據統計,維和人員發現自己身處以色列與真主黨(Hezbollah)戰爭的前線,這場戰爭已導致黎巴嫩1200多人死亡。

古特瑞斯譴責這次槍擊事件「無法容忍」、「違反國際人道法」;英國政府則表示對傷亡報告感到「震驚」。

國際移民組織(IOM)區域主任貝爾裴西(OthmanBelbeisi)表示,國際移民組織已確認黎巴嫩境內有69萬人流離失所,他們有著「巨大需求」。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表示,他「絕對」要求以色列停止向聯合國維和人員開火,法國、西班牙與義大利領袖則發表聯合聲明表達「憤怒」。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再次呼籲停止對以色列出口用於加薩(Gaza)和黎巴嫩的武器,同時表示聯合國維和人員已成為「蓄意攻擊的目標」。

這些事件發生在以色列與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交戰兩週多後,以色列軍機自9月23日以來,對武裝分子據點進行大規模襲擊並在邊境部署地面部隊。

迄今為止,透過談判結束黎巴嫩和加薩戰事的外交努力尚未成功,但黎巴嫩總理米卡提(Najib Mikati)表示,黎巴嫩將要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發布一項新決議,呼籲「立即全面停火」。

以色列 伊朗

延伸閱讀

黎巴嫩危機加劇 巴西第3架撤僑專機返國

聯合國駐黎巴嫩部隊遭以軍襲擊 各方如何回應?

馬克宏不滿以軍再擊傷UN人員 外長召見以國大使

以色列襲擊維和部隊哨塔2人墜落 聯黎部隊聲明:決心堅守崗位

相關新聞

中東停火添變數?川普解禁2000磅炸彈 1800枚幾日內送往以色列

路透引述白宮消息人士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解除一項對以色列提供1800枚2000磅炸彈的禁運令。

以哈停戰喊卡?哈瑪斯沒給釋放人質名單 內唐亞胡:沒收到不停火

以色列與哈瑪斯日前達成三階段停火協議,第一階段將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9日6時30分(台灣時間19日下午2時30分)生效。...

以色列、哈瑪斯「正式簽署停火協議」!以國內閣投票將延至明天

以色列時報報導,一名調停國阿拉伯官員證實,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談判代表已在卡達首都多哈簽署停火協議、同意釋放人質。

美五角大廈認了在敘利亞其實有2000駐軍 是先前公布的2倍

美國過去提到在敘利亞的駐軍人數大約是900人左右,但美國國防部19日表示,駐軍人數其實是2000人,稱這些增援部隊是來支...

敘利亞與阿富汗政權垮台比一比 美俄武器被接收...誰損失更慘重?

反抗軍兵不血刃開進首都,總統倉皇出逃,原先替當權者撐腰的外國勢力只好協商撤軍。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

敘利亞反抗軍領袖首度受訪!警告以色列「沒有藉口」繼續攻擊

耶路撒冷郵報報導,敘利亞反抗軍「沙姆解放組織」領袖、伊斯蘭主義分子喬拉尼(Abu Mohammed al-Jolani)...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