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西方誇大嚴重性...伊朗淡化以色列攻擊行動 路透揭內幕:雙方都不想讓事態升級

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Isafahan)19日遇襲,似乎沒有造成重大損失。在官方沒有公開評論的情形下,以色列媒體19日是引用外國媒體的資料,報導以色列襲擊伊朗事件,而伊朗的電視報導則淡化了這次襲擊。
路透報導指出,兩國媒體對這一事件的低調報導顯示,至少目前兩國決定暫時不再使衝突進一步升級。
伊斯法罕的一位居民接受國家電視台採訪時,形容凌晨發生的爆炸,「只不過是鞭炮聲而已」。
以色列軍方和外交部不予置評,除了強硬派安全部長Itamar Ben Gvir在社交平台X上發出「弱不禁風」(Feeble!)的訊息外,其他高階政要都沒有立即發表公開聲明。
以色列媒體援引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報導,而這兩份美國媒體引用的是匿名以色列官員的說詞,證實以色列是這次襲擊的幕後主謀,但報導沒有引述官方說詞來確認此事。
在襲擊發生前,一名專欄作家為以色列最大報Yedioth Ahronoth撰文稱,一名官員透露,以色列計劃進行一次「精準的打擊行動」。
他還引用《聖經》中的一個故事:大衛躡手躡腳地靠近在洞穴中上廁所的掃羅,並割下他外袍的衣角,以此證明他本可以給掃羅致命一擊,但他選擇不這麼做。
國際戰略研究所中東政策高級研究員Hasan Alhasan認為,這終究還是一個警告訊息,也就是如果以色列願意,就可以做出回應,也可以直擊伊朗,「但以色列現在不想擴大這場衝突的範圍」。
一位伊朗高級官員告訴路透,德黑蘭現在不打算做出回應。這很清楚地表達伊朗的想法。
伊朗媒體似乎淡化了這次打擊的重要性。在官方聲明中,幾乎沒有提及以色列,或者通常會用的「猶太復國主義實體」,是幕後黑手。上國家電視台節目的分析師和其他專家,似乎都對這次襲擊的規模不屑一顧。
半官方的通訊社ISNA報導甚至說,「有明顯的捏造,誇大了事件的嚴重性」。
此外,伊朗總統萊希並未縮短他在中部塞姆南省的行程,代表該國並未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在以色列,本土前線司令部則沒有向民眾發布新的指示。
以色列的民意調查,似乎沒有顯示出壓倒性的報復意願,在攻擊行動前一天18日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48%的人贊成,即使意味著擴大衝突也要做出回應,52%的人則傾向於不做出回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