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條文如虛設 教部允明年檢討偏鄉條例

「偏遠地區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聯合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前進行全國首次偏鄉教改大調查,發現有六條文形同虛設,偏鄉師資、行政量、待遇問題懸而未解。教育部國教署長彭富源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偏鄉條例每三年檢討一次,將持續搜集教學現場各種狀況,預計明年三、四月檢討,屆時也會邀集相關團體研議修法,提出改善策略,最快一一三學年起實施。
根據聯合報、願景工程基金會「偏鄉教改大調查」,有八成偏鄉教師認為行政工作影響教學,行政負擔更是老師考慮離職的原因之首;另有七成校長表示招生是最大困難,師資招聘不易則是次要煩惱。偏遠學校專法上路六年,儘管帶來教育經費和嶄新硬體,缺師困境依舊。
尋專長教師 啟動共聘制
彭富源表示,既有條例除了提供偏遠學校三年二百萬元,由於教師是偏鄉學校的關鍵,因此也提出師資配套,包含代理教師全年聘期,讓教師願意前往偏鄉任教;若小校聘不到專長教師,或課程節數不足,也啟動共聘教師制度,交通費、保險補助到位才有誘因。他認為,教學人力的改變,讓學校很有感。
不過偏鄉條例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每三年應檢討一次學校分級標準,也要辦理全國偏遠地區教育會議。本報掌握,國教署去年八月起,在全台北中南東各分區舉辦十二場偏遠學校教育會議,會中各方提出師資人力聘用、行政減量支持、資源設備補助、強化學生家庭教育功能等四大建議。
行政減量 小校結盟分擔
彭富源表示,現階段也持續召開線上會議,預估明年三月啟動修法。至於行政減量,他提到愈來愈多小學校「結盟、協作」分擔行政工作,舉凡營養午餐採購、教師研習,結盟小校可商議輪流辦理。
彭富源也提出五項修法期許。他承諾,將盤點各地需求,提出吻合教學現場的措施,過程中將凝聚地方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教師意見;另也允諾持續減輕偏遠學校行政負荷。針對師資關鍵,他則認為應擴大合聘教師量能。
國教署專委張硯凱說,現已委託台中教育大學搜集偏鄉教育經費使用情形,台師大搜集混齡教學回饋情形。明年三月會產出第三輪偏鄉學校名單,國教署將研擬偏鄉新策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