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老調重彈 最低工資審議無創新
最低工資審議向來千篇一律,先是勞資各自坐地起價,再由學者緩頰、勞動部長拍板,過去屢有委員抱怨審議流程只是為政府抬轎。正因如此,勞團多年訴求最低工資法立法,盼審議機制法制化,透過參採指標讓工資調升更有客觀依據。但昨天的審議仍以CPI、GDP為主要參採,其他九項「得」參採指標均「不」參採,最後一樣遵照部長裁示。令人不禁疑惑,賴政府的行政院喊出行動創新、AI內閣口號,首次最低工資審議卻老調重彈,創新何在?
最低工資連九漲,展現政府照顧邊際勞工的決心,值得肯定。據悉,賴總統與行政院長卓榮泰原先擔心,若漲幅超過百分之四將衝擊中小企業雇主,後因考量不該悖離相關經濟情勢數據,且首次最低工資調幅升不宜過低,最後才畫出百分之四左右的安全區間。
檢視二○二一到二○二四年的最低工資調整參採算法,四年之中,有三年全額採計CPI年增率,僅去年為十七項民生物資年增率三分之一、CPI年增率三分之二,而一向都是主要爭點的GDP,則在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二分之一之間切換。
昨天的審議不出過往邏輯,CPI、GDP就是主戰場,其他九項得參採只是擺著好看。其中,CPI十足反映最有共識,但因考量資方感受,GDP則在採計二分之一關口前拉扯,最後由學者出面論述今年GDP比去年好,調幅不該低於去年的百分之四點○五,再由部長何佩珊講出折衷數值的百分之四點○八,勞資一來一往、學者緩頰、官方自圓其說的過程,跟往年的審議三部曲有啥差別?
除審議模式、參採指標了無新意,隨最低工資逐年調漲,明年最低月薪來到二萬八五九○元,已逼近三萬,愈來愈多勞工落入邊際勞工,勞動部去年調查指出,幾乎每四名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就有一人起薪只領最低工資,政府照顧兩百多萬名邊際勞工之際,也不該忘了更大一群勞工的「薪」酸,賴政府應祭出更多帶動整體薪資成長的積極作為,才能徹底改善台灣低薪的勞動環境,讓非屬邊際勞工的大多數勞工,也能雨露均霑,擁有連年加薪的快樂。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