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太魯閣晶英酒店建教生遇花蓮強震遭落石重壓 搶救22天傷重不治

比大盤更慘?四檔跌停股中 兩檔高價IC設計股中鏢

85萬人受惠!勞保年金給付一口氣調升8個年份 調幅創新高

性騷擾事件該理解的10重點 呂秋遠:不要糟蹋被害人

關於性騷擾等犯罪,呂秋遠說,我們需要做的是更廣泛的性別平等教育,以及更周密的性平申訴管道與程序,能夠保護被害人。本報資料照片
關於性騷擾等犯罪,呂秋遠說,我們需要做的是更廣泛的性別平等教育,以及更周密的性平申訴管道與程序,能夠保護被害人。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MeToo」事件延燒,出現各種陰謀論。關於性騷擾等犯罪,律師呂秋遠說,質疑當事人的動機,不會讓事情更好。我們需要做的是更廣泛的性別平等教育,以及更周密的性平申訴管道與程序,能夠保護被害人。

呂秋遠在臉書列10點分享,他表示,很遺憾的,台灣在性別平等的道路上,確實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不論是檯面上的某些政治人物,或是檯面下的許多群眾。

1.性騷擾與性侵害的發生,與年齡、長相、個性、穿著都無關,請不要用各種方式糟蹋被害人,例如「長這樣、年紀這麼大,誰想騷擾你」之類的風言涼語。這很惡劣。

2.被害人沒有當場報案,有很多原因與考量,司法上也確實會將這一點列入考慮。但是,請不要把「為什麼不尋求司法協助」,跟「可見是價錢談不好」連結在一起。這很侮辱人。

3.如果被害人不願意參與性平機制,不是因為心虛,不是因為沒證據,可能是因為重複陳述、並且要走流程,真的很辛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要算了,好不好」就可以解決的,而是她必須要很勇敢、很勇敢,才能走出這一步。

4.性騷擾的舉證很不容易,但因為通常是慣犯。姑息這一次,肯定會有下一次。所以,這次沒有辦法舉證,也會有其他人舉證。

5.嫌犯身邊的人,一定知道怎麼回事,但是,基於種種原因,他們可能會袒護這個人,別因為這樣對人性失望,因為這才是真正的人性。

6.關於性騷擾等犯罪,我們需要做的是更廣泛的性別平等教育,以及更周密的性平申訴管道與程序,能夠保護被害人。

7.當同事或下屬反映自己不愉快的經驗,我們需要做的是聆聽、信任、陪伴與支持,如果是主管,那麼更應該挺身而出,協助被害人做些什麼。

8.質疑當事人的動機,不會讓事情更好。如果受害人願意自己公布所有的情節,肯定是拿命來換,不需要去要求所謂「完美的被害人」。

9.加害人會不會被誤會?當然也會有這種情況。但是什麼話不該說、什麼事不能做,自己也可以檢討,而不是急著澄清對方有陰謀,要毀掉誰。

10.除了極少數的情況外,多數被騷擾的人,其實都可以分得清楚,什麼是騷擾,什麼是無心之過。

MeToo 呂秋遠 性騷擾

延伸閱讀

民進黨性騷吃案 呂秋遠:該公布細節 促「她」出面說明

台大生涉歧視 呂秋遠批濫用言論自由:該自負被學校開除風險

執法過當呂秋遠批「暴徒」 影片拍攝者:我清楚看見警察沒打頭

高中生離奇死 呂秋遠列10點剖析:不可能已繼承5億遺產

相關新聞

性教法禁「師生戀」 引違憲疑慮

行政院院會昨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草案,增訂「校長或教職員工違反與性或性別有關之專業倫理行為」,被解讀為不能發展「師...

政院通過性平三法 權勢性騷最重關3年

行政院昨天通過性平三法修正草案,明確定義權勢性騷擾及其樣態,且分層級加重權勢性騷擾行政及刑、民事責任,包括最高五倍的懲罰性賠償、行政罰最重可罰一百萬元,以及加重其刑二分之一,最重處三年徒刑。草案將送立法院審議,據了解,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擬在下周臨時會處理,力拚七月底三讀修法。

禁師生戀?性平法修正草案 教職員不得與學生發展違倫理關係

行政院院會今天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草案,教育部指出,修法後擴大適用範圍,並將教職員不得與學生發展「有違專業倫理之關係」...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台灣掀#MeToo浪潮 5大APP幫你應對性騷保護自己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中講述職場性騷擾的劇情與台詞引起大眾共鳴,也在台灣掀起#metoo浪潮。除了有愈來愈多人勇敢說出曾受到的傷害,更引起許多父母焦慮討論,該讓孩子如何學保護自己,來防範憾事?其實,國內外團隊已開發不少手機APP,可以協助他們在萬一遇到性騷擾或者性侵時全身而退。以下是5個優質App,上班族可備好;爸媽們也請轉傳給孩子,及時阻止壞事發生。

音樂界「大佬」級教授被爆性騷 要男學生陪睡還拍裸照

Me too風吹進音樂界,許多隱藏已久的性騷案件也被掀開,南部某國立大學音樂相關科系的鄭姓客座教授,遭網友PO文指控是性...

#MeToo燒進司法院 懲戒法院前院長李伯道傳性騷

「#MeToo」烈焰延燒,如今連司法院也著火。原定六月廿八日屆齡辭任的懲戒法院前院長李伯道,五月八日突獲總統令核准退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