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國與印尼達成貿易協議 川普:課徵印尼19%關稅 美產品出口印尼零關稅

讓國產牛價值最大化 楊鎵燡建構精緻產銷 獲生產履歷、CAS 驗證 跨足餐廳、機能產品

透過縝密規劃產品線、打造品牌、開設餐廳等策略,楊鎵燡在國產牛業者中獨樹一格,獲得十大神農等殊榮。
透過縝密規劃產品線、打造品牌、開設餐廳等策略,楊鎵燡在國產牛業者中獨樹一格,獲得十大神農等殊榮。

【撰文╱李佳芳 攝影╱王士豪】

從料理三千煩惱絲的美髮師返鄉從農,到十大神農得主、打造完整的國產牛肉產銷鏈與「御牧牛」等自有品牌,楊鎵燡投入畜牧業已經21個年頭。從育種、畜牧到產品銷售,他控制肉質穩定之外,依照部位與品種設計最適合的產品定位,並取得CAS等認證,讓國產牛肉價值最大化,不只是街邊小吃的稱職主角,應用於高級西餐、火鍋也同樣耀眼,甚至能走出機能性食品的獨特道路。

國產牛規模不算大,在農業獎項曝光機率也不高,2013年十大神農獎首次頒給肉牛業者――當時正式投入養牛9年、40歲的楊鎵燡,以該屆最年輕之姿摘下臺灣農業界奧斯卡。12年後今日,楊鎵燡畜牧場仍在嘉義縣六腳鄉的朴子溪畔,鄰近田間仍然種植狼尾草等牧草,仍然是國內唯一享有神農獎殊榮的肉牛業者。

不同的是,楊鎵燡在得獎前為推廣產品所開設的牛肉專賣店兼餐廳「御牛殿」嘉義店,已移到「永在食安大樓」,空間明亮時髦,自助吧旁冷藏櫃內展售頂級分切肉真空包,以及牛肉乾、黃牛滴牛精等產品,與提供給消費者加購的紅酒、義式冰淇淋並列。

楊鎵燡「御牛殿」嘉義店去(2024)年搬遷至永在食安大樓,營造時髦空間。
楊鎵燡「御牛殿」嘉義店去(2024)年搬遷至永在食安大樓,營造時髦空間。

打通生產到銷售 首創「一條牛」模式

從養牛、開牛肉專賣店,再跨足餐飲食品,到牧場取得生產履歷驗證、獲頒神農獎,楊鎵燡寫下多個第一。建立農牧循環經濟的肉牛飼育模式、成立產銷履歷國產牛肉品牌「御牧牛」、「御牛殿」結合牛肉專賣和餐飲的複合式經營,年近而立才養牛的他,是臺灣第一個從生產走到銷售的「一條牛」業者。

出生於務農家庭,楊鎵燡說,家裡過去主要與工廠契作種植外銷毛豆、牛蒡等,外銷有一定規格,不合格的「格外品」就變下腳料,「每1公噸裡就有200多公斤下腳料,不良率約20%,下腳料堆積在田裡,久了散發惡臭。」他心想,「既然賣不出去,牛吃格外品比較多」,決定乾脆用下腳料養牛。2002年左右,他開始每週收10多頭小牛,2004年在家鄉取得6分地,正式成立楊鎵燡牧場,飼養規模達600頭,4年後便成立鈜景國產肉品專賣店,姊弟攜手,各在臺北東門市場、嘉義縣政府附近設點銷售牛肉。與臺南牛肉湯的溫體牛肉不同,楊鎵燡選擇拓展「冷藏牛肉」市場,2011年率先通過國產冷藏牛肉CAS驗證,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擁有CAS驗證的冷藏牛肉。

開餐廳、投入料理研究 盼讓消費者認識品味臺灣牛

但是產銷履歷牧場、CAS驗證,當時並不是銷售上的保證。「我在東門(店)連續虧了3年。」支持楊鎵燡苦撐的,是《臺美牛肉議定書》擴大美牛進口後,發現美牛含瘦肉精引起輿論,推促國產牛肉價格一路上漲。他坦言,在10多年前,多數臺灣人對本土牛肉的看法絕對是「沒有進口牛肉好吃,價格又高,誰要買?」

「以前肉很難賣,所以才要開餐廳呀!」楊鎵燡說,當時為了爭取市場認同,投入品種、飼養、分切、熟成、料理研究,教育消費者怎麼品味臺灣牛,不遺餘力。

他建分切室、開餐廳、買配送車,花了好一大筆錢,為了加緊銷售,又簽下臺北店面,每月要扛店租、營銷、人事費用,為了配送品質穩定,購買冷藏物流車,建立冷鏈產銷系統,並以精細分切加上溼式熟成;為不同料理需求提供最適合的部位,成為米其林餐廳的指定國產牛肉。可是多角化經營的終點在哪裡?最終收益能追得上開銷嗎?楊鎵燡不知道,也沒有人能告訴他停損點。

楊鎵燡選擇拓展冷藏牛肉市場,並取得CAS認證,御牛殿是主要銷售通路之一。 (攝影╱吳尚鴻)
楊鎵燡選擇拓展冷藏牛肉市場,並取得CAS認證,御牛殿是主要銷售通路之一。 (攝影╱吳尚鴻)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開放日本全牛齡肉品 食藥署長姜至剛:願當食安領頭羊

消基會質疑有狂牛症風險 食藥署昨公告全牛齡日牛進口

韓星最愛台灣哪一點?Apink鄭恩地給答案「超道地」!

近5年帳戶支出超過8億元! 台南屠牛大戶欠稅360萬遭管收

相關新聞

一朵白花稱霸世界 世茂生技的創新與穩健 智慧化溫室質量並重 染色花開拓多元市場

「一株白花有相當的條件跟水準,我們在後面做加工,就有無限的想像。」世茂農業生技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蝴蝶蘭切花供應商,每年可售出超過150萬支蝴蝶蘭切花。世茂售出的蝴蝶蘭,多達九成是創辦人黃崇德30多年前育成的「V3大白花」,看似單純的市場策略,背後則有先進技術當靠山:三層立體栽培、環控裝置兼顧生產品質與效率,蝴蝶蘭染色技術則贏得歐美賣家青睞,為這朵經典的白花增添新樣貌,也拓展多元通路。

分散外銷市場 蜀隆攻灘頭堡 女董座打江山 關稅分擔三三三原則

美國是臺灣蝴蝶蘭最大的出口國,每10株蝴蝶蘭有6至7株來自臺灣。1997年返鄉接手家族事業的蜀隆花卉董事長李嘉珍說,目前輸美的蝴蝶蘭關稅,從以往零關稅提高至10%,新增的關稅成本分擔,立即和美國客戶談好「三三三」原則,由賣方、買方、美國消費者各自分擔三分之一。她強調,「對等關稅貨幣戰,不能死守美國,山不轉路轉,需開拓其他國家,才是活路。」

穩定即競爭力 一心精進技術拚輸贏 育種家訓傳三代 父子攜手搶市場

一心生物科技是最早開拓蝴蝶蘭外銷的業者之一,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挑戰,究竟該保守或搶進?董事長簡維佐和兒子們雖有不同的想法,但不變的是,從創辦人簡慶賢傳下的家訓初心:「精神重於物質,人定可以勝天!」唯有自己的技術不斷進步,才是讓蘭花事業穩定向前的根本。

打贏蘭花群體戰 臺蘭輸美優勢分析 精準掌握市場 蘭業接力模式再提升

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農業部成立「蘭花應變小組」,持續掌握關稅提高及匯率波動對美國花卉市場造成的影響。除了掌握市場脈動,農業部亦與台糖及蘭花業者持續洽談,期盼成立美國蘭花共享中繼站。而產業鏈在地端的技術提升也迫在眉睫,新一代「花卉產業創新園區」將合併試驗單位,為臺灣加強加深最重要的品種與技術優勢,由外至內打造一隊強韌的Team Taiwan。

從「洋蘭」到臺灣之光 蝴蝶蘭百年產業發展

臺灣雖僅有2種原生蝴蝶蘭,但共有400多種蘭科植物,過往社會中上階層的「蘭藝」嗜好相當興盛。園藝植物的產業發展經常由嗜好、趣味性栽培開始,經由愛好者群體的交流,逐漸形成市場及產業化的生產,乃至出現企業化經營,臺灣蘭業發展也不例外。

臺灣蝴蝶蘭輸美 接力生產模式

2024年,臺灣蘭花輸美總額約為6,259萬美元,其中以蝴蝶蘭約6,146萬美元占比98%最多,臺灣亦是美國蘭花市場最大進口國。為了因應市場需求,蝴蝶蘭有相當成熟的接力產業鏈模式,從育種到跨海上市,每個環節的再提升,都可能是此次對等關稅政策下,臺灣蝴蝶蘭搶占市場先機的關鍵轉捩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