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活鰻日本市占二成 鰻魚大王拚轉內銷

將活鰻放進冰塊降溫後的水,可讓鰻魚進入「冬眠」狀態,是空運活鰻必經流程。
將活鰻放進冰塊降溫後的水,可讓鰻魚進入「冬眠」狀態,是空運活鰻必經流程。

【 撰文╱洪與成 攝影╱吳尚鴻 】

近年來,臺灣日本鰻活鰻在日本受到中國強力挑戰,市占率維持二成左右。自詡「鰻魚大王」的吳明韋,投入活鰻出口逾20年,身兼盤商、貿易商與包裝廠,他強調把關活鰻品質、確保訂單供應,維持客戶對他的信任,希望「客戶愈來愈好、愈來愈賺錢」以活絡鰻魚產業。近年他開拓內銷市場,期盼國內養殖戶收益提高,成為臺灣鰻魚產業成長、提振外銷市場的後盾。

走進吳明韋「鰻魚大王國際有限公司」位於桃園大園的活鰻包裝廠,廠內最深處約2公尺高、俗稱「大池」的暫養池,有上萬尾準備出口的鰻魚。大池內一道鐵網製成的閘門,是鰻魚向外活動的出口。

當閘門打開,一尾尾魚身呈黑色或青灰色的日本鰻隨之扭動身軀,沿著剛架好、連結大池的輸送管與滑梯慢慢往下爬。滑梯旁三位熟練的選別工人也已坐定位,當鰻魚滑到面前,便熟練地抓住鰻隻,依照重量分進身旁的選別池,手起鰻落大約1秒鐘時間,「這不是靠感覺,都是經驗啦!」吳明韋說。

金屬製的「閘門」是包裝廠暫養池內鰻魚向外活動的出口。
金屬製的「閘門」是包裝廠暫養池內鰻魚向外活動的出口。

鰻魚選別以「1公斤有幾尾(日文鰻魚量詞用「匹」)」為重量規格,分為3p、4p、5p等,4p(1公斤4尾)為目前主要輸日規格,外銷每箱20公斤相當於80尾鰻魚,如果尾數落差過大,便需重新分堆甚至整池重選。過程中為精確分類,也會將分好堆的鰻魚過磅,確認符合規格。

選別完成後,需讓鰻魚在池中「休息」數小時維持活力,接著進行包裝作業:先將鰻魚放入以冰塊降溫至5℃以下的水中,利用日本鰻遇低溫會「冬眠」的習性,原本活蹦亂跳的鰻魚漸漸不再躁動。緊接著將鰻魚裝進塑膠袋,並灌入氧氣、添加冰水,讓鰻魚在運輸途中維持生命。最後將塑膠袋綁緊、裝進印有「活うなぎ(活鰻)」字樣的紙箱。包裝作業皆在深夜進行,準備一早空運至日本。

工作完成時已是天亮,包裝廠員工可以暫時休息,但吳明韋接著又要與客戶談生意、緊盯產地供貨狀況,到下午3、4點才有時間喘口氣。

投入活鰻外銷20年的吳明韋,強調維持客戶信任度,是在業界生存關鍵。
投入活鰻外銷20年的吳明韋,強調維持客戶信任度,是在業界生存關鍵。

控管品質、實在價格贏得口碑 客戶主動找上門站穩日本市場

根據關務署海關進出口統計,臺灣近20年主要出口日本鰻活鰻的國家/地區以日本為最大宗,占總產量、產值超過九成;鰻魚大王1年約出口200~300公噸活鰻,相當全臺總出口量三分之一以上,以日本為主要市場,另有部分輸至印尼、新加坡,供應當地由日本人開設的鰻魚餐廳。吳明韋估計,加上他擔任盤商供應其他貿易商的貨,每2條從臺灣輸往日本的活鰻,就有1條跟他的鰻魚版圖有關;除了出口日本等國,也有臺灣知名鰻魚餐廳業者向吳明韋叫貨。

臺灣活鰻出口高度仰賴日本市場,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是產業黃金時期,活鰻與加工鰻年產量總計可超過5萬公噸,最高1年創造6億美元外匯。然而,隨著養殖成本低、土地廣闊的中國開始發展鰻魚產業,臺灣加工鰻出口沒落,活鰻出口也走下坡。

2000年前後正值鰻魚產業復甦,吳明韋跟隨父母腳步,投入鰻魚包裝廠,從小耳濡目染下了解工作流程,親自執行後掌握實際操作。隨著包裝廠業務漸漸上軌道,吳明韋再擴展業務,2002年開始做盤商,並在隔年成為貿易商,正式投入鰻魚外銷。

包裝廠是吳明韋投入鰻魚產業的開端。裝有鰻魚的塑膠袋中除了加入冰水,灌入氧氣確保鰻隻存活率也是重要步驟。
包裝廠是吳明韋投入鰻魚產業的開端。裝有鰻魚的塑膠袋中除了加入冰水,灌入氧氣確保鰻隻存活率也是重要步驟。

出口活鰻以每箱20公斤為單位,過磅確認重量符合後,就會立刻裝進塑膠袋。
出口活鰻以每箱20公斤為單位,過磅確認重量符合後,就會立刻裝進塑膠袋。

鰻魚選別工人經驗豐富,一抓起鰻魚就能判斷重量規格,迅速分進對應的選別池。
鰻魚選別工人經驗豐富,一抓起鰻魚就能判斷重量規格,迅速分進對應的選別池。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香港立法會考察日本 坐商務艙挨酸「欠缺政治敏感度」

日本大範圍地區下大雪 山形新幹線全線停駛

比亞迪進軍日本開花結果!2024電動車銷量首次超過豐田汽車

陸客不滿「吃早餐看不到河景」 涉毆打日本酒店員工被捕

相關新聞

中國競爭、鰻苗資源減少 臺鰻何去何從? 漁業署鼓勵野生「頭期苗」優勢推動設施養殖

臺灣曾是「鰻魚王國」,養殖鰻魚以外銷日本為主,1990年代初期在日本市占率超過5成,每兩條鰻魚就有一條來自臺灣,但隨著中國養鰻產業興起,臺鰻在日本市占率遭受挑戰。農業部漁業署表示,臺灣不應做價格競爭,但急需善用「頭期苗」優勢,導入設施養殖穩定生產,精進養殖技術,用高品質鰻魚贏回國內、外市場。

維持鰻魚加工 「能創造的工作機會很多」 佳辰實業:烤鰻絕對不是一臺機器而已

成立至今37年的佳辰實業,在臺灣鰻魚產業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投入鰻魚加工,生產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俗稱白鰻)燒烤製成的水產冷凍加工產品「蒲燒鰻」供應日本市場,從原料挑選到加工過程,每個環節嚴格把關,受日本客戶青睞。面對中國在日本市場的競爭,佳辰拓展「蒲燒鰻」一度進入歐美市場,目前仍持續與日本客戶維持良好關係,並研發「鰻源力」鰻魚精等加工品,維持鰻魚的加工生產業。;從臺灣鰻業鼎盛時期至今持續經營鰻魚加工業,佳辰總經理楊雲裕認為,「如果抓到的鰻苗都在臺灣養,能創造的後端工作機會很多。」

臺灣活鰻日本市占二成 鰻魚大王拚轉內銷

近年來,臺灣日本鰻活鰻在日本受到中國強力挑戰,市占率維持二成左右。自詡「鰻魚大王」的吳明韋,投入活鰻出口逾20年,身兼盤商、貿易商與包裝廠,他強調把關活鰻品質、確保訂單供應,維持客戶對他的信任,希望「客戶愈來愈好、愈來愈賺錢」以活絡鰻魚產業。近年他開拓內銷市場,期盼國內養殖戶收益提高,成為臺灣鰻魚產業成長、提振外銷市場的後盾。

嘉義新生代養鰻達人 育出頂級「極光鰻」

嘉義最年輕的養鰻業者陳國偉,在布袋鎮經營大岩生技養鰻場,8年來堅守使用高成本鱈魚油魚粉飼料,加上在地特有底土環境,培育出下腹雪白、背部呈天空藍的頂級「極光鰻」。肉質柔軟、鰻香濃郁、魚刺無感的上乘鰻魚品質,讓他面對臺灣養殖鰻業縮減的低谷盤整期,依然能站穩嘉義前五大養鰻業者的位置。

鰻苗汛晚到20天!捕鰻人有感 苗況不比早年

國內自每年11月起至隔年2月底開放捕撈鰻苗,但今年罕見在10月底有強颱「康芮」侵臺,11月中又遇「天兔」颱風,颱風警報期間無法捕撈,颱風過後沿海堆積漂流木、雜草與垃圾,均對捕撈作業造成阻礙,推遲漁季。

利生10年淬煉 成功繁殖臺灣首尾人工鰻苗

鰻魚養殖已有上百年歷史,至今仍沒有商業化量產的人工繁殖魚苗,原因在野生鰻魚特殊的洄游生態。日本研究人工繁殖鰻魚苗已半世紀,去年成功將成本降至每尾1,800日圓,是全球最接近商業化量產鰻苗的國家「之一」──臺灣的利生生技自2013年創立後,屢屢突破鰻魚種魚催熟、替代飼料開發及誘導仔魚「變態」等難關,今(2024)年成功育成臺灣第一尾人工鰻苗;面對日本趨近量產的態勢,利生生技總經理廖峻廷仍保有開創臺灣人工鰻苗、乃至帶動鰻魚養殖業振興的信心,「一旦最上游的做起來以後,就可以把整個下游產業鏈再帶動起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