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苗汛晚到20天!捕鰻人有感 苗況不比早年
![鰻苗是夜行性生物,漁民淘「鰻金」必得在冬季夜晚來到河口、海岸。 鰻苗是夜行性生物,漁民淘「鰻金」必得在冬季夜晚來到河口、海岸。](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1/10/draft/31249410.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
【 撰文╱游昇俯 攝影╱吳尚鴻 】
國內自每年11月起至隔年2月底開放捕撈鰻苗,但今年罕見在10月底有強颱「康芮」侵臺,11月中又遇「天兔」颱風,颱風警報期間無法捕撈,颱風過後沿海堆積漂流木、雜草與垃圾,均對捕撈作業造成阻礙,推遲漁季。
宜蘭、花蓮是鰻苗來到臺灣後,聚集河口、上溯內陸的主要地區,今(2024)年在「天兔」颱風來襲以前,宜蘭先受東北季風影響發生大雨,造成多處淹水災情,之後更連日降雨,到11月20日晚間仍雨勢不斷;但往壯圍東港村海濱走去,可見路旁停放多臺車輛,在滿是漂流木的沙灘上,黑夜中隱約有零星人影,與幾處以帆布搭蓋的鰻寮。
越過漂流木、走向潮間帶,雖然才傍晚6點半、晚餐時段未完,但眼前赫見十餘名手持綠色叉手網的捕鰻(苗)人,一字排開踏潮迎浪,兩手呼應潮湧落網、旋即拉起,藉額頭上微小的照明燈點亮海岸線。沒有燈光的淺海處,還有漁民拉著手拖網沿岸前行,海面上則有定置漁網連成U字型的浮球,以及遠處蘭陽溪對岸的數點燈光,將淒清的雨夜烘托得格外熱鬧。
「往年差不多是(農曆)9月底、10月初開始」、「(今年)差不多晚20天」,位於宜蘭河、冬山河、蘭陽溪三條河流出海口的東港村,是著名捕撈鰻苗盛地,在地捕鰻人陳振輝說,前幾天捕到2、3尾,再來就沒有了,可能是颱風影響,已4、5天都沒半尾,因為昨天又開始抓到鰻苗,消息一傳開,今晚才有這麼多人。
鱸鰻、白鰻外表差「一點」 價格卻「天差地遠」
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韓玉山,這天與博士後研究員林晏廷來到海邊調查鰻苗捕撈,他與人稱「阿輝哥」的陳振輝自2008年起合作至今。韓玉山說,宜蘭冬天有一半時間在下雨,不管颳風下雨,有鰻苗漁民就會到;鰻苗是夜行性,白天躲起來,晚上則會浮到海面,跟著潮水跑,今晚約8點半滿潮,因此從6點半開始抓,記錄2小時的捕獲量。
陳振輝使用定置網捕撈鰻苗,網口朝向大海,鰻苗會隨潮水往後方的網袋集中,當鰻苗數量多時才需要頻繁收網,但這天海水中雜草、漂流物多,擔心鰻苗壓在網底沉積物中太久會受傷,陳振輝大約5至10分鐘就收網一次。
倒出網袋沉積物翻揀,雜草堆中不時有比小指頭還小的稚齡魚蟹及鰕虎類幼魚,再翻,幾尾5、6公分長透明的鰻苗現蹤,陳振輝挑出鰻苗放進一旁水盆,一離手就迅速游走。陳振輝一眼看出這是鱸鰻,「鱸鰻(活力好)竄得很快」。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