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協會引技術學習資源 助攻臺灣水產出口競爭力
【 撰文╱潘云薇 攝影╱吳尚鴻 】
種苗對水產養殖業的重要性如同晶片之於科技業,直接關係到產業競爭力與市場表現。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以下簡稱種苗協會)成立28年來,致力協助業者開拓東南亞外銷市場,將優質水產種苗出口到國外。走過龍虎斑種苗在各國削價競爭下的挑戰,讓臺灣重新站穩越南市場;並積極推動優質水產種苗場登錄作業,提升臺灣水產種苗品質管理透明度,帶動國際競爭力。
水產種苗包括魚類、貝類、甲殼類、以及兩棲類等水生生物,在人為繁養殖技術管理下培育而成的幼苗。「種苗就是我們水產養殖業的『晶片』」,種苗協會榮譽理事長于乃衡表示,產品的「良率」攸關整體產業鏈的競爭力,優質種苗能驅動臺灣養殖產業向國際發展,為業界帶來經濟收益。
水產種苗是水產養殖業的根基,有優良的種原,才能育養出品質好的種苗。于乃衡說明,優質的水產種苗具有多種市場所需的功能性基因,能培育出成長快、換肉率高、抗病能力強、取肉率高、體態美、肉質佳等符合市場需求的魚種種苗。好的種苗成長快、不易生病,加上優良的養殖管理,如投入益生菌和動物保健產品維持養殖動物的健康,讓業者在產出品質上更加穩定,也能讓消費者吃得更安心。
堅守出口高品質種苗 穩固石斑魚外銷版圖
種苗協會創立於1996年,是臺灣水產界歷史最悠久的民間產業協會,成立初衷便是希望成為有力的窗口,帶領業者穩定生產,將優質水產種苗拓展到國外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于乃衡指出,臺灣內需市場有限,必須依賴外銷維持產業穩定性。水產種苗品質控管正是臺灣能夠站穩外銷市場的關鍵基石。
以2006年開始在東南亞各地興起的石斑魚養殖品種龍虎斑為例,越南的水產養殖業曾高度仰賴臺灣進口的龍虎斑魚苗;然而,隨著其他國家的魚苗進入越南市場,以及在各國削價競爭加劇下,價格較高的臺灣龍虎斑種苗在越南的市占率一度下滑。但後來發現印尼、泰國或中國的魚苗抵抗力弱難以飼養,一旦染病,往往會出現大規模死亡的情況,臺灣魚苗市占隨之回升。
于乃衡表示,臺灣種苗產業不輸出具有基因缺陷的龍虎斑雜交二代種苗,不把風險轉嫁給養殖業者,正因如此,由臺灣進口的種苗因易於飼養且成活率高,讓臺灣龍虎斑種苗再度受到越南市場青睞,同時也受到中國、馬來西亞等地水產養殖業者的高度肯定。
2021年6月,臺灣水產業面臨另一個挑戰。中國海關總署片面通知檢出禁用藥物,並禁止臺灣石斑魚進口。當時經農委會(今農業部)漁業署檢測,臺灣養殖場符合規定,並未檢出禁藥。至2023年底,中國才重新開放通過「審核合格並註冊登記」的臺灣養殖企業輸入石斑魚。
為保障臺灣長年建立的優良水產種苗品質,防止藥檢爭議再度發生,種苗協會積極推動優質水產種苗場登錄作業,讓生產過程可溯源,從日常生產管理、工作人員及設備器具消毒、用藥管控、飼料管理到水質監控以及定期接受養殖課程教育訓練等層面,提升臺灣水產種苗品質管理的透明度,提供優質種苗,讓國內外的養殖業者生產更穩定、更安心。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