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午仔種苗登錄場「榮豐養殖場」 種魚是產業基礎 溯源管理更有保障
【 撰文╱李育琴 攝影╱梁偉樂 】
魚苗是養殖產業根基,臺灣水產養殖分工精細,專門的種苗業者為產業鏈下游及消費者提供保障,近十餘年發展興盛的四絲馬鮁(午仔魚)養殖產業在今年迎來第一家種苗登錄場,也就是屏東縣佳冬鄉的榮豐養殖場。雖然各魚種繁養殖皆有所不同,但已步入成熟階段的午仔魚產業及其種苗場,恰足以讓人窺見養殖流程中的細微撇步和鋩角,以及產業未來可能面對的挑戰。
大清早的屏東佳冬,網工們在吳榮豐的魚塭裡拖網撈魚,很快地池底的魚苗被驅趕入網,再一桶一桶送上搬運車,準備移到室內暫養池等待出貨。吳榮豐是國內午仔魚苗主要的生產者之一,「榮豐養殖場」年產量達上千萬尾,供應國內近四成的午仔魚種苗。
魚網拉起時,不到2公分的「魚栽」密密麻麻在網裡游動,吳榮豐仔細查看魚苗收成狀況。「這差不多有50萬尾喔!」一旁的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祕書長涂澄棟說。吳榮豐表示同意,看著白杓盆裡游動的「栽仔」(臺語tsai-á,指魚苗),他說這批放養了22天,育成結果很不錯,存活率大約有七成。
2公分左右的魚苗是出苗搬運最好的時機,因為午仔魚愈大,運輸也愈困難。涂澄棟解釋,「午仔的鱗片有一層黏膜,愈小黏液愈多,在運輸的過程中會釋放黏液,如果長到1~2吋,潤滑液比較少,魚苗在運輸過程中就容易受傷死亡。」撈起的魚苗用搬運車送到室內暫養池,水泥池內以流動純海水和純氧打氣,暫養一、兩天,待穩定後再出貨給客戶。
取代石斑魚 屏東午仔魚養殖興起
種苗場是吳榮豐6年多前決定投入種苗繁殖時打造,早年他父親經營時,原是在地的虱目魚共同運銷場,後來漁場跟著大趨勢改養龍虎斑等石斑魚,但2009年莫拉克颱風侵襲,屏東沿海一帶養殖漁業損失慘重,吳榮豐說,當時魚塭全部流失,只能重新來過。
莫拉克風災後,佳冬、枋寮的養殖戶興起午仔魚養殖。午仔魚為高經濟價值水產,受到中國外銷市場的驅動,氣候適合午仔魚的屏東地區,養殖面積逐年攀升。根據漁業署統計,2023年全國午仔魚養殖戶數達到564戶,養殖面積411公頃,而屏東縣就占了全國的八成。
拜臺灣精湛的人工繁殖和養殖技術所賜,臺灣午仔魚養殖產量在全球名列前茅,臺灣午仔魚年產量約1.2萬噸,主要外銷至中國和香港。近年農業部積極推廣國產養殖魚內銷,午仔魚開始受國內注目,也更頻繁地出現在國人餐桌。
因為午仔魚的池邊價格好,每年魚苗的放養量不斷增加,種苗需求量大。6年前吳榮豐從成魚養殖轉型改做魚苗繁殖,他說,「成魚養殖的成本高、風險大,獲利不易,午仔的繁殖比較簡單,而且做得好每個月都能收現金。」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