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上岸!水試所開發低溫黑喉、紅喉養殖 全球唯一黑喉明年挑戰「完全養殖」里程碑

高單價魚種黑喉(黑䱛)近年漁獲量下滑,農業部水產試驗所開發人工養殖技術,將黑喉種魚與紅目鰱(大棘大眼鯛)混養在養殖池中。 (圖片提供╱水試所)
高單價魚種黑喉(黑䱛)近年漁獲量下滑,農業部水產試驗所開發人工養殖技術,將黑喉種魚與紅目鰱(大棘大眼鯛)混養在養殖池中。 (圖片提供╱水試所)

【 撰文╱游昇俯 攝影╱梁偉樂 】

黑喉與紅喉是我國沿近海漁業捕撈的深海魚種,屏東東港稱黑喉為「月子魚」,紅喉在日本則有「白身のトロ(白身鮪腹肉)」的美譽,均是肉質細緻、營養佳的魚種,市場需求旺盛。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克服深海魚捕撈難取得活魚的障礙,成功建立人工繁養殖技術,其中又以黑喉最快明年有望達成「完全養殖」里程碑,將為養殖產業增添生力軍。

屏東東港漁港以捕撈黑鮪魚馳名全國,但除了黑鮪魚,每日漁船自上午11時到下午2時陸續返港,帶回來豐富的「現撈仔」沿近海漁獲,吸引遠近觀光客、饕客慕名來到漁港旁的觀光魚市場「華僑市場」(東港漁港魚產品直銷中心)嘗鮮。

10月中,中午前後人潮湧現市場,擁有拖網漁船的278號攤位上販售多種漁獲,包括其他攤位少見的魚身黑色、反映細密紗網般魚鱗光澤,俗稱黑喉、黑口、黑加網的黑䱛(Atrobuccanibe);一旁還有兩尾體型較小,眼睛凸出、通體鮮紅,俗稱紅喉、紅加網、紅臭魚的赤鯥(Doederleiniaberycoides)。

魚販伏小姐說,黑喉肉質細、營養好,老人、小朋友都可以吃,每公斤800元,她賣的是「批發價」,小販過一手會賣得更貴;紅喉現在數量較少,漁船出去一趟「可能只抓到幾隻」,1公斤要1,700到1,800元。魚攤老主顧蕭太太熱心幫著介紹說,「紅喉要找農曆2、3月開始到8月的才是真正好吃,現在要吃黑的啦!」

東港午間漁船返港。
東港午間漁船返港。

黑喉在東港有「月子魚」之稱,魚販伏小姐說,黑喉肉質細、營養好,她賣每公斤800元。
黑喉在東港有「月子魚」之稱,魚販伏小姐說,黑喉肉質細、營養好,她賣每公斤800元。

漁業資源銳減、市場需求旺盛 開發人工養殖降捕撈壓力

黑喉棲息在水深40至200公尺海域,主要在臺灣西部及東北部海域捕撈,也是東港沿近海漁業重要魚種之一,因肉質鮮嫩滋補,在地人常用於產後或術後調理身體,有「月子魚」之稱,從1970年至1990年間,全臺年漁獲量可達3、4千公噸,但近年已低於500公噸,資源大幅減少。紅喉棲息在水深200至400公尺海域,主要在東部及東北部海域,以及東港近海有足夠水深的大陸斜坡區捕撈;因漁獲量不高,國內漁產品批發市場近3年才有正式統計,交易量約31至63公噸之間。黑喉與紅喉均為高單價魚種,極受市場歡迎,為了避免長期漁獲造成漁業資源枯竭,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漁業資源復育物種繁殖計畫」著手人工繁殖復育,放流魚苗增裕海洋資源;相關人工繁養殖技術後續再技轉養殖產業利用,成為水產養殖新品項,以減少捕撈壓力。

資料來源╱漁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
資料來源╱漁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

資料來源╱漁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
資料來源╱漁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

水試所2022年創全球之先,成功人工繁殖黑喉;紅喉全世界由日本搶先2013年以人工授精方式孵化種苗,我國水試所2015年完成國內首例人工授精試驗,今(2024)年初也首度育苗成功,讓黑喉、紅喉未來有望以養殖水產品角色端上餐桌。

東港中心培育10個多月的紅喉幼魚。
東港中心培育10個多月的紅喉幼魚。

資料來源╱漁業統計年報
資料來源╱漁業統計年報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備足海鮮好過年 萬里野柳水產業者教你如何買最鮮

蘇澳區漁會年節海鮮禮盒 黑鮪魚排、生食級干貝限量賣

中修法擴大海警權力 將明訂可驅逐外國漁船

友善海洋 新北2漁民獲模範表揚

相關新聞

中國競爭、鰻苗資源減少 臺鰻何去何從? 漁業署鼓勵野生「頭期苗」優勢推動設施養殖

臺灣曾是「鰻魚王國」,養殖鰻魚以外銷日本為主,1990年代初期在日本市占率超過5成,每兩條鰻魚就有一條來自臺灣,但隨著中國養鰻產業興起,臺鰻在日本市占率遭受挑戰。農業部漁業署表示,臺灣不應做價格競爭,但急需善用「頭期苗」優勢,導入設施養殖穩定生產,精進養殖技術,用高品質鰻魚贏回國內、外市場。

維持鰻魚加工 「能創造的工作機會很多」 佳辰實業:烤鰻絕對不是一臺機器而已

成立至今37年的佳辰實業,在臺灣鰻魚產業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投入鰻魚加工,生產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俗稱白鰻)燒烤製成的水產冷凍加工產品「蒲燒鰻」供應日本市場,從原料挑選到加工過程,每個環節嚴格把關,受日本客戶青睞。面對中國在日本市場的競爭,佳辰拓展「蒲燒鰻」一度進入歐美市場,目前仍持續與日本客戶維持良好關係,並研發「鰻源力」鰻魚精等加工品,維持鰻魚的加工生產業。;從臺灣鰻業鼎盛時期至今持續經營鰻魚加工業,佳辰總經理楊雲裕認為,「如果抓到的鰻苗都在臺灣養,能創造的後端工作機會很多。」

臺灣活鰻日本市占二成 鰻魚大王拚轉內銷

近年來,臺灣日本鰻活鰻在日本受到中國強力挑戰,市占率維持二成左右。自詡「鰻魚大王」的吳明韋,投入活鰻出口逾20年,身兼盤商、貿易商與包裝廠,他強調把關活鰻品質、確保訂單供應,維持客戶對他的信任,希望「客戶愈來愈好、愈來愈賺錢」以活絡鰻魚產業。近年他開拓內銷市場,期盼國內養殖戶收益提高,成為臺灣鰻魚產業成長、提振外銷市場的後盾。

嘉義新生代養鰻達人 育出頂級「極光鰻」

嘉義最年輕的養鰻業者陳國偉,在布袋鎮經營大岩生技養鰻場,8年來堅守使用高成本鱈魚油魚粉飼料,加上在地特有底土環境,培育出下腹雪白、背部呈天空藍的頂級「極光鰻」。肉質柔軟、鰻香濃郁、魚刺無感的上乘鰻魚品質,讓他面對臺灣養殖鰻業縮減的低谷盤整期,依然能站穩嘉義前五大養鰻業者的位置。

鰻苗汛晚到20天!捕鰻人有感 苗況不比早年

國內自每年11月起至隔年2月底開放捕撈鰻苗,但今年罕見在10月底有強颱「康芮」侵臺,11月中又遇「天兔」颱風,颱風警報期間無法捕撈,颱風過後沿海堆積漂流木、雜草與垃圾,均對捕撈作業造成阻礙,推遲漁季。

利生10年淬煉 成功繁殖臺灣首尾人工鰻苗

鰻魚養殖已有上百年歷史,至今仍沒有商業化量產的人工繁殖魚苗,原因在野生鰻魚特殊的洄游生態。日本研究人工繁殖鰻魚苗已半世紀,去年成功將成本降至每尾1,800日圓,是全球最接近商業化量產鰻苗的國家「之一」──臺灣的利生生技自2013年創立後,屢屢突破鰻魚種魚催熟、替代飼料開發及誘導仔魚「變態」等難關,今(2024)年成功育成臺灣第一尾人工鰻苗;面對日本趨近量產的態勢,利生生技總經理廖峻廷仍保有開創臺灣人工鰻苗、乃至帶動鰻魚養殖業振興的信心,「一旦最上游的做起來以後,就可以把整個下游產業鏈再帶動起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