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經典賽/愛爾達場場直播 14場資格賽+47場正賽全都看得到

短影音新浪潮 農業數位行銷攻略

「ShiFu讓大師成為你的師父線上課程平台」執行長陳修平(左)指出,「放大優勢」是引起注意、成為網紅的關鍵。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王志文(右)認為,影片的小瑕疵反而能增添真實感,讓觀眾感到有趣。
「ShiFu讓大師成為你的師父線上課程平台」執行長陳修平(左)指出,「放大優勢」是引起注意、成為網紅的關鍵。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王志文(右)認為,影片的小瑕疵反而能增添真實感,讓觀眾感到有趣。

【 撰文╱潘云薇 攝影╱陳信翰 】

在社群媒體蓬勃發展、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的時代,農產品銷售不再局限實體通路。現在按下「上傳」鍵,就可能將影音內容瞬間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讓農產品突破地理界線與傳統銷售的限制,透過數位行銷模式帶來新商機。然而,如何有效運用這些數位工具來提升農產品銷售量,對於新手來說可能充滿挑戰。《豐年》雜誌邀請兩位專家學者,分享實用策略與祕訣,幫助有志踏入這一領域的農民或農業從業人員成為「數位行銷人」。

「顧客在哪,行銷人就在哪。」在廣大的社群平臺用戶群體中,打造出更具互動性銷售體驗,是有效經營手法之一。

新手想要進入農業數位行銷領域,首先要了解數位轉型的工具,早期經營社群媒體主要透過寫部落格和Facebook(FB)來發布內容。隨著時代變遷,流量紅利也不斷在變化。例如,過去發布FB貼文可能會獲得幾百個分享;但如今相同的做法,效果卻大打折扣。因此,必須尋找當前最有效的媒體工具。

「ShiFu讓大師成為你的師父線上課程平台」執行長陳修平,10多年來專注於行銷、電商領域的實戰現場。他觀察,在現在的社群時代裡,短影音和直播成為最具效力的工具,尤其在TikTok興起後,各大社群平臺都將流量導向影音內容的競爭市場,製作影音內容有機會獲得更大的曝光和流量。

素人如何變網紅? 影片真實感奪眼球

在演算法的推波助瀾下,素人影音創作者的流量不斷攀升,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陳修平相信,每位農民或農業從業人員都具備成為網紅的潛力,關鍵在於「放大你本來的優勢」。例如,對農產小吃有所研究,就可以經營烹飪實播的主題;返鄉務農的青年,可分享回鄉耕作的生活點滴;著迷於田園環境,就可以捕捉迷人的自然景觀。

深耕於農業推廣逾33年,前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秘書長、現任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王志文也認同這一觀點。他鼓勵農民或農業從業人員親自經營影音內容,親自分享產品背後的故事,不僅可以增強受眾的信任,也建立情感上的連結。

不同於細膩精緻的影片呈現方式,短影音和直播追求的是一種真實感。陳修平認為,對於新手來說,不須特意選購高級設備,一支手機就能勝任拍攝需求。王志文也強調,不必為工具和設備的準備過度煩惱,即使過程中有些NG或小瑕疵,反而能增添影片的真實感,讓觀眾感到更有趣,進而引起共鳴。

貼近日常真實感是拍攝短影音的趨勢。 (攝影/吳尚鴻)
貼近日常真實感是拍攝短影音的趨勢。 (攝影/吳尚鴻)

陳修平觀察到,現在的影音拍攝趨勢愈來愈生活化,這或許是因為觀眾對過度包裝的內容感到疲倦,反而渴望看到更貼近日常的真實生活。他建議,在主角角色的設定上,必須是日常風格的一部分,這種與自身特質相符的形象,在呈現上更有吸引力;也可以嘗試找一位搭檔,在鏡頭後或是讓手部入鏡,透過對話來與主角互動,偶爾互相吐槽、開玩笑,甚至突發的插話或追問,都能讓觀眾感覺像是與朋友聊天,這種雙向互動的方式不僅讓對話更自然,也讓畫面更生動有趣。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網紅拍片控「羅東租霸」 背後疑犯罪集團操弄…地政士等4犯嫌交保

26歲空姐裸辭返鄉養豬拍短影音 去年年底兩個月賺近90萬

「健腦小測驗」快速評估你的大腦健康 幫助延緩認知退化、預防失智症

川普訴請暫緩TikTok禁令 司法部促最高院駁回

相關新聞

中國競爭、鰻苗資源減少 臺鰻何去何從? 漁業署鼓勵野生「頭期苗」優勢推動設施養殖

臺灣曾是「鰻魚王國」,養殖鰻魚以外銷日本為主,1990年代初期在日本市占率超過5成,每兩條鰻魚就有一條來自臺灣,但隨著中國養鰻產業興起,臺鰻在日本市占率遭受挑戰。農業部漁業署表示,臺灣不應做價格競爭,但急需善用「頭期苗」優勢,導入設施養殖穩定生產,精進養殖技術,用高品質鰻魚贏回國內、外市場。

維持鰻魚加工 「能創造的工作機會很多」 佳辰實業:烤鰻絕對不是一臺機器而已

成立至今37年的佳辰實業,在臺灣鰻魚產業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投入鰻魚加工,生產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俗稱白鰻)燒烤製成的水產冷凍加工產品「蒲燒鰻」供應日本市場,從原料挑選到加工過程,每個環節嚴格把關,受日本客戶青睞。面對中國在日本市場的競爭,佳辰拓展「蒲燒鰻」一度進入歐美市場,目前仍持續與日本客戶維持良好關係,並研發「鰻源力」鰻魚精等加工品,維持鰻魚的加工生產業。;從臺灣鰻業鼎盛時期至今持續經營鰻魚加工業,佳辰總經理楊雲裕認為,「如果抓到的鰻苗都在臺灣養,能創造的後端工作機會很多。」

臺灣活鰻日本市占二成 鰻魚大王拚轉內銷

近年來,臺灣日本鰻活鰻在日本受到中國強力挑戰,市占率維持二成左右。自詡「鰻魚大王」的吳明韋,投入活鰻出口逾20年,身兼盤商、貿易商與包裝廠,他強調把關活鰻品質、確保訂單供應,維持客戶對他的信任,希望「客戶愈來愈好、愈來愈賺錢」以活絡鰻魚產業。近年他開拓內銷市場,期盼國內養殖戶收益提高,成為臺灣鰻魚產業成長、提振外銷市場的後盾。

嘉義新生代養鰻達人 育出頂級「極光鰻」

嘉義最年輕的養鰻業者陳國偉,在布袋鎮經營大岩生技養鰻場,8年來堅守使用高成本鱈魚油魚粉飼料,加上在地特有底土環境,培育出下腹雪白、背部呈天空藍的頂級「極光鰻」。肉質柔軟、鰻香濃郁、魚刺無感的上乘鰻魚品質,讓他面對臺灣養殖鰻業縮減的低谷盤整期,依然能站穩嘉義前五大養鰻業者的位置。

鰻苗汛晚到20天!捕鰻人有感 苗況不比早年

國內自每年11月起至隔年2月底開放捕撈鰻苗,但今年罕見在10月底有強颱「康芮」侵臺,11月中又遇「天兔」颱風,颱風警報期間無法捕撈,颱風過後沿海堆積漂流木、雜草與垃圾,均對捕撈作業造成阻礙,推遲漁季。

利生10年淬煉 成功繁殖臺灣首尾人工鰻苗

鰻魚養殖已有上百年歷史,至今仍沒有商業化量產的人工繁殖魚苗,原因在野生鰻魚特殊的洄游生態。日本研究人工繁殖鰻魚苗已半世紀,去年成功將成本降至每尾1,800日圓,是全球最接近商業化量產鰻苗的國家「之一」──臺灣的利生生技自2013年創立後,屢屢突破鰻魚種魚催熟、替代飼料開發及誘導仔魚「變態」等難關,今(2024)年成功育成臺灣第一尾人工鰻苗;面對日本趨近量產的態勢,利生生技總經理廖峻廷仍保有開創臺灣人工鰻苗、乃至帶動鰻魚養殖業振興的信心,「一旦最上游的做起來以後,就可以把整個下游產業鏈再帶動起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