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有多機械化? 從勞力密集到打電話種田
【 撰文╱陳大中 圖片提供╱農業部農糧署 】
「一通電話就可以種稻!」此話恐怕不假。水稻過去是勞力密集型農業,隨著技術發展及社會形態改變,農業機具持續開發投入,目前水稻已經轉變為最機械化的農產業,從育苗、整地、插秧、收穫、調製倉儲到包裝都有相關設備,不再需要密集勞力,代耕體系也最為發達,甚至連灌水作業都有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設備的研發。然而栽培管理,包括灌水、施肥、病蟲害防治的時間點與藥肥用量,仍需要經驗、知識的傳承,不同的品種間也會有所差異。
1. 育秧
水稻多採「育秧移栽」,先在特殊施肥、管理的田地或介質容器,將種子栽培至發秧後再移植秧苗,可確保秧苗強健整齊,提升存活率。現在直接以機械在一盤盤的育苗箱播種,育苗箱及稻種都另外進行過消毒,以培育健康秧苗,育苗箱的搬運還可用輸送帶、疊棧機處理。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