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是什麼米?
【 撰文╱陳大中 】
你知道自己吃的米是什麼品種嗎?水稻是臺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育種研發也極為興盛,國家種原中心有紀錄的稻米種原資料便有上萬筆。稻米依生長所需水分可分成水稻、旱稻(又稱陸稻),根據考古調查,約4千多年前的臺灣史前原住民已有種植旱稻,目前旱稻仍有部分部落、農友種植。若以影響口感的澱粉成分黏性區分,稻米則可分為秈稻、稉稻及糯稻。
秈稻是臺灣栽培已久的水稻種類,因此又稱在來稻,主要種植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米粒細長,口感較硬且鬆散。
稉稻是目前國人最普遍的食用稻種,稉稻黏性較秈稻為高,米粒圓短、軟硬適中,原本是溫、寒帶地區的稻種。臺灣本產稉稻起源於日治時期的育種,1926年臺灣品種稉稻被命名為蓬萊米,近年研究發現,當時育種實驗中曾混入旱稻基因,才使稉稻成功扎根臺灣。糯稻口感軟而溼黏,也是做油飯、粽子的主要米種,秈稻、稉稻中都有高黏性的糯稻變種,因此糯稻包含細長的秈糯、圓短的稉糯兩種。
在秈、稉、糯口感外,稻米還能夠以偏向煮食、加工來分類,煮食品種以特殊香氣的有無區分為「香米」、「非香米」,香米相對而言產量較低、價格更高;此外還有紫米等有色米種類,以及植株顏色特殊、具觀賞價值的彩葉稻。《豐年》編輯部挑選近年受注目或具特殊地位的數款米種介紹,吃米更懂米。
當代稻壇盟主 臺南11號
育種者: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林國清、侯福分
臺南11號可謂現任稻壇盟主,甚至是臺灣農業史上的水稻之霸!它於2004年命名正式面世,至今(2024)年剛好20年,在甫推出的2005年,估計臺南11號栽培面積占比就超過全國10%,2006年竄升至30%、領先所有米種,並維持最大栽培面積的地位至今,近18年來全國生產最多的稻米就是臺南11號。
臺灣上一個具有類似地位的米種是台農67號,於1979至1998年間都是栽培面積冠軍,然而臺南11號面積占比目前仍無降低趨勢,2007年以來始終超過全國水稻五成以上,已打破台農67號的歷史紀錄。
臺南11號具肥效好、產量高、食味佳等優點,既為市場接受又受農民歡迎,對病蟲害及倒伏也具一定抗性,然而氮肥效應過強也容易造成植株過密,反而造成稻熱病、倒伏情形。
臺南11號並不只是「以量取勝」,日本2011年311震災後受來臺採購的日本大糧商「木德神糧」青睞,成功銷日,近年亦有出口日本,食用品質可謂受國際肯定。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