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農民從在校高中生開始 農業現場成為教育一環 廣納各年齡從農探索

農民輔導司農業推廣科科長郭愷珶分享,學習是一輩子的事,針對不同年齡有對應的農民輔導機制。
農民輔導司農業推廣科科長郭愷珶分享,學習是一輩子的事,針對不同年齡有對應的農民輔導機制。

【 口述╱郭愷珶 採訪╱蕭尹琪、洪與成 整理╱蕭尹琪 攝影╱吳尚鴻 】

行政院自2017年起推動新農民計畫,預計在10年內培育3萬名農民堅實產業發展,提升農民專業能力與產業價值,創造更好的農業環境,協助想從事農業的青年返鄉務農,針對已經從事農業的農人,在各縣市建立青農交流平臺。年齡往下到在學的高中以及大學學生,也是新農民計畫積極輔導的對象。農民輔導司農業推廣科科長郭愷珶負責獎勵高中生從農方案與農業公費專班業務,透過郭愷珶說明,理解進入農業的旅程、探索設計。

新農民培育計畫意識到臺灣農業老年人口增加,農業人口逐年減少,農委會(今農業部)2017年以10年為目標,立下願景打造新農民成為農業經營者。新農民組成以農二代、農學校學生、跨域歸農者為主要對象,參酌產業趨勢,立下輔導3萬名新農民的目標。

問 獎勵高中生從農專案推行的脈絡為何?

郭:蔡英文政府時期,對學校教育十分重視,獎勵高中生從農專案以及農業公費專班誕生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之下,從學校端開始投入對於新農民的培育輔導,打造新農業。

農業公費班始於2015年國立嘉義大學首辦,高中生的參與始於2017年高職農場經營科的學生,鼓勵高中生進行農場工作的職涯探索。最一開始只有11間高中職學校參與,慢慢增加不同的科系類別,比如園藝、農業機械、休閒農業、森林、造園到水產養殖,到了2024年幾乎涵蓋了所有農業相關科系,包含休閒農業,總共有35間技術型高中學校的參與。

興大附農學生練習園藝剪枝技巧。 (豐年社資料照片;攝影╱許𦱀倩)
興大附農學生練習園藝剪枝技巧。 (豐年社資料照片;攝影╱許𦱀倩)

獎勵高中生從農方案 增加核心素養 打開農場工作的可能

問 技術型高中學生的農場經驗,對於升學或是未來從農有實際助益嗎?農場端怎麼看待高中生的職涯探索?

郭:高中高職的老師經過這些年的合作,累積出適合協助學生的農場名單。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也感受到產業對協助學生的回饋——轉變過去畜牧場或是水產養殖是相對封閉的產業,年輕學生若非親戚關係人等,難以進入一窺產業工作面貌。但是在多年運作獎勵高中生從農方案下,這件事變成可能。

畜牧場或是水產養殖過去是外人難以進入的場域,但獎勵高中生從農方案媒合了有興趣的學生得以進入。
畜牧場或是水產養殖過去是外人難以進入的場域,但獎勵高中生從農方案媒合了有興趣的學生得以進入。

農業部對高中生參與暑期農事體驗資格也逐年做了調整。一班只有一半的學生可以申請,但過去將體驗資格限制為成績前50%的同學。現在已經去除成績排名的要求,因此不擅課業但有志於農業工作的學子,依然有及早接觸農業工作現場的可能。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流感疫苗不良反應率低每10萬劑僅2件 今年起打氣回溫

增加誘因!公費生寧賠公費離開偏鄉學校 專家籲比照軍警提升待遇

農業部擬禁養955物種 昆蟲擾西批:禁養造成飼養地下化

賴總統允予公職獸醫師不開業獎金 農業部:擬案送審

相關新聞

中國競爭、鰻苗資源減少 臺鰻何去何從? 漁業署鼓勵野生「頭期苗」優勢推動設施養殖

臺灣曾是「鰻魚王國」,養殖鰻魚以外銷日本為主,1990年代初期在日本市占率超過5成,每兩條鰻魚就有一條來自臺灣,但隨著中國養鰻產業興起,臺鰻在日本市占率遭受挑戰。農業部漁業署表示,臺灣不應做價格競爭,但急需善用「頭期苗」優勢,導入設施養殖穩定生產,精進養殖技術,用高品質鰻魚贏回國內、外市場。

維持鰻魚加工 「能創造的工作機會很多」 佳辰實業:烤鰻絕對不是一臺機器而已

成立至今37年的佳辰實業,在臺灣鰻魚產業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投入鰻魚加工,生產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俗稱白鰻)燒烤製成的水產冷凍加工產品「蒲燒鰻」供應日本市場,從原料挑選到加工過程,每個環節嚴格把關,受日本客戶青睞。面對中國在日本市場的競爭,佳辰拓展「蒲燒鰻」一度進入歐美市場,目前仍持續與日本客戶維持良好關係,並研發「鰻源力」鰻魚精等加工品,維持鰻魚的加工生產業。;從臺灣鰻業鼎盛時期至今持續經營鰻魚加工業,佳辰總經理楊雲裕認為,「如果抓到的鰻苗都在臺灣養,能創造的後端工作機會很多。」

臺灣活鰻日本市占二成 鰻魚大王拚轉內銷

近年來,臺灣日本鰻活鰻在日本受到中國強力挑戰,市占率維持二成左右。自詡「鰻魚大王」的吳明韋,投入活鰻出口逾20年,身兼盤商、貿易商與包裝廠,他強調把關活鰻品質、確保訂單供應,維持客戶對他的信任,希望「客戶愈來愈好、愈來愈賺錢」以活絡鰻魚產業。近年他開拓內銷市場,期盼國內養殖戶收益提高,成為臺灣鰻魚產業成長、提振外銷市場的後盾。

嘉義新生代養鰻達人 育出頂級「極光鰻」

嘉義最年輕的養鰻業者陳國偉,在布袋鎮經營大岩生技養鰻場,8年來堅守使用高成本鱈魚油魚粉飼料,加上在地特有底土環境,培育出下腹雪白、背部呈天空藍的頂級「極光鰻」。肉質柔軟、鰻香濃郁、魚刺無感的上乘鰻魚品質,讓他面對臺灣養殖鰻業縮減的低谷盤整期,依然能站穩嘉義前五大養鰻業者的位置。

鰻苗汛晚到20天!捕鰻人有感 苗況不比早年

國內自每年11月起至隔年2月底開放捕撈鰻苗,但今年罕見在10月底有強颱「康芮」侵臺,11月中又遇「天兔」颱風,颱風警報期間無法捕撈,颱風過後沿海堆積漂流木、雜草與垃圾,均對捕撈作業造成阻礙,推遲漁季。

利生10年淬煉 成功繁殖臺灣首尾人工鰻苗

鰻魚養殖已有上百年歷史,至今仍沒有商業化量產的人工繁殖魚苗,原因在野生鰻魚特殊的洄游生態。日本研究人工繁殖鰻魚苗已半世紀,去年成功將成本降至每尾1,800日圓,是全球最接近商業化量產鰻苗的國家「之一」──臺灣的利生生技自2013年創立後,屢屢突破鰻魚種魚催熟、替代飼料開發及誘導仔魚「變態」等難關,今(2024)年成功育成臺灣第一尾人工鰻苗;面對日本趨近量產的態勢,利生生技總經理廖峻廷仍保有開創臺灣人工鰻苗、乃至帶動鰻魚養殖業振興的信心,「一旦最上游的做起來以後,就可以把整個下游產業鏈再帶動起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