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提升、畜舍現代化 養豬業蓄勢待發
【 撰文/洪與成 攝影/吳尚鴻 】
今(2024)年7月1日,臺灣傳統豬瘟疫苗拔針滿周年,皆未傳出新病例,可望成為亞洲唯一撲滅或阻絕3大主要豬疾病(傳統豬瘟、非洲豬瘟、口蹄疫)的國家;俗稱「百億養豬基金」的《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將在今年告一段落,臺灣養豬業如何厚植實力?《豐年》訪談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秘書長潘建同、農業部畜牧司養豬產業科科長周文玲、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李淑慧,從產業、官方與專家視角,檢視臺灣養豬產業競爭力。
產官學評析競爭力 更健康才能走下去
農政單位每4年針對養豬產業提出階段性發展計畫,2020年因應貿易自由化對養豬業的挑戰更強勁,以及動物疾病、氣候變遷、環境議題、勞動力短缺、糧食安全等議題,農委會(今農業部)提出《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下稱百億基金),2021年開始執行,總經費共128.3億元。
「對一個800億元初級產值的產業來說,拿了128.3億元做全面轉型,在產業輔導上是難能可貴的契機。」畜牧司養豬產業科科長周文玲說。她希望藉由百億基金讓產業「更智慧、更科技、更有社會責任」,增加消費者對養豬業的信賴與認同,「我們養豬的這些農民、二代三代接班人就可以自豪地跟人家說,我是養豬產業的一份子,我以養豬為榮。」
現代化養豬場兼顧節能、安全、衛生 專家團隊親赴現場助農民上手
百億基金中,養豬場現代化轉型升級投注最多資源,占46.6億元,占計畫總經費36.3%。政府並整合工業技術研究院、畜產試驗所、農業科技研究院的專家團隊親自輔導農民,確保設施正確操作,「不只是申請補助,重要的是讓新的設施、設備發揮功能。」
升級項目包含導入新式豬舍相關設施,例如高床型豬舍、水簾設施與密閉型豬舍。周文玲解釋,高床型豬舍架高地板,讓豬的糞尿可以從高床的縫隙掉落,只需定期刮除,豬舍更乾淨也節省沖洗地板的用水,截至目前已補助1,600棟高床豬舍,「每年大概可以省掉我們全國兩成的人1天的用水量。」密閉式設計可以避免豬舍氣味逸散,水簾設施則發揮環控作用,「會涼爽一點,氣流的引動會比較舒服一點。」
另一項升級是加強落實「異地批次」飼養,將成長到一定程度的豬隻轉至不同畜舍,「斷奶以後或者養到保育期20幾公斤,再移到肉豬場。」周文玲說,這樣豬農可以專心照顧較花心力的母豬與仔豬,也避免疾病傳播。全國母豬場及肉豬場的合計比例,已從計畫前的35%提升至40%。
百億基金也補助自動化設備,例如電動試情公豬車、斃死豬省工搬運機、母豬新式分娩欄組等。「一隻公豬大概3、400公斤,有時候發情是有點危險的。」周文玲說明公豬試情車,「它可以用機具載著公豬,繞著母豬這樣走,對於這些養豬戶就輕鬆很多。」搬運機組可以省力搬運斃死豬隻,分娩欄位則讓母豬生產時自由伸展,搭配防壓設備「避免小豬意外地被自己母親壓死」,受到許多豬農青睞,「每年接受補助的大概8、9,000床。」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