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弱勢家庭困窘 三餐變兩餐想辦法活下去

經典賽/愛爾達場場直播 14場資格賽+47場正賽全都看得到

防疫是每個人的事 臺灣豬是國人共同價值

農業部常務次長杜文珍 曾任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局長、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赴德國漢諾威獸醫大學進修獸醫博士、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研究所碩士。
農業部常務次長杜文珍 曾任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局長、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赴德國漢諾威獸醫大學進修獸醫博士、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研究所碩士。

【 口述/杜文珍 採訪/蕭尹琪、洪與成 整理/蕭尹琪 攝影/吳尚鴻 】

臺灣豬在今(2024)年7月傳統豬瘟拔針滿一週年,接著要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申請為非疫區國家,有望在2025年成為亞洲第一個口蹄疫、非洲豬瘟以及傳統豬瘟3種疾病的非疫區國家。農業部常務次長杜文珍專長獸醫與動物防疫,從動物疫病防控的專家到擔任我國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常任代表,在防疫的國際舞台,分享臺灣落實口蹄疫及非洲豬瘟等防疫工作的心得,促進國際交流。防疫成功有賴堅實防疫體系以及產業體質改造,臺灣政府大力支持民間養豬產業自主升級,農業部持續支援專家指導,跨部會資源協力來提高產業競爭力。

養豬產業升級吸引生力軍 邁向亞洲第一非疫區

我國養豬產業以「內銷為主,外銷為輔」為發展策略。在1997年發生口蹄疫之前,臺灣2,200萬的人口大約養了1,100萬頭豬,兩個人養一頭豬,可知當時有很大的外銷市場,在口蹄疫發生後一夕轉變。危機的發生也是轉機,帶來產業轉型,加上社會環境變遷,國人環保意識抬頭,目前我國養豬產業的整體規模雖然無法像以往持續地增長,但每場平均飼養頭數持續上升,朝規模化邁進。

臺灣拓銷豬肉出口的目的在於健全產銷鏈,分散農民經營風險,當國內豬肉可能發生供過於求的情況,可藉由輸銷海外等方式降低國內毛豬價格波動的風險,發揮保障農民收益的效果。

百億養豬的下一步 精準飼養循環永續養豬產業
百億養豬的下一步 精準飼養循環永續養豬產業

百億基金的投入,是在政府的協助挹注下,讓養豬產業加速轉型升級。不只是養豬,周邊相關的產業如畜牧設施、飼料、藥品、屠宰和最末端的消費者,彼此環環相扣。百億基金一共編列新臺幣128.3億元的經費,計畫即將屆期,我們在豬場轉型升級與建構豬肉冷鏈物流體系等任務上取得豐碩的成果,有效促進產業的現代化與競爭力,不僅改善產業形象,也能吸引新血加入,有繼續推動的必要。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公職獸醫荒問題惡化 報考少於錄取 學者憂:重大政策沒人執行

趙露思來台求學兼賣餛飩 老師爆料:親自上市場挑豬肉

蘇治芬接中央畜產會董事長 張嘉郡:大材小用

蘇治芬接任中央畜產會董事長 農業部今早證實

相關新聞

中國競爭、鰻苗資源減少 臺鰻何去何從? 漁業署鼓勵野生「頭期苗」優勢推動設施養殖

臺灣曾是「鰻魚王國」,養殖鰻魚以外銷日本為主,1990年代初期在日本市占率超過5成,每兩條鰻魚就有一條來自臺灣,但隨著中國養鰻產業興起,臺鰻在日本市占率遭受挑戰。農業部漁業署表示,臺灣不應做價格競爭,但急需善用「頭期苗」優勢,導入設施養殖穩定生產,精進養殖技術,用高品質鰻魚贏回國內、外市場。

維持鰻魚加工 「能創造的工作機會很多」 佳辰實業:烤鰻絕對不是一臺機器而已

成立至今37年的佳辰實業,在臺灣鰻魚產業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投入鰻魚加工,生產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俗稱白鰻)燒烤製成的水產冷凍加工產品「蒲燒鰻」供應日本市場,從原料挑選到加工過程,每個環節嚴格把關,受日本客戶青睞。面對中國在日本市場的競爭,佳辰拓展「蒲燒鰻」一度進入歐美市場,目前仍持續與日本客戶維持良好關係,並研發「鰻源力」鰻魚精等加工品,維持鰻魚的加工生產業。;從臺灣鰻業鼎盛時期至今持續經營鰻魚加工業,佳辰總經理楊雲裕認為,「如果抓到的鰻苗都在臺灣養,能創造的後端工作機會很多。」

臺灣活鰻日本市占二成 鰻魚大王拚轉內銷

近年來,臺灣日本鰻活鰻在日本受到中國強力挑戰,市占率維持二成左右。自詡「鰻魚大王」的吳明韋,投入活鰻出口逾20年,身兼盤商、貿易商與包裝廠,他強調把關活鰻品質、確保訂單供應,維持客戶對他的信任,希望「客戶愈來愈好、愈來愈賺錢」以活絡鰻魚產業。近年他開拓內銷市場,期盼國內養殖戶收益提高,成為臺灣鰻魚產業成長、提振外銷市場的後盾。

嘉義新生代養鰻達人 育出頂級「極光鰻」

嘉義最年輕的養鰻業者陳國偉,在布袋鎮經營大岩生技養鰻場,8年來堅守使用高成本鱈魚油魚粉飼料,加上在地特有底土環境,培育出下腹雪白、背部呈天空藍的頂級「極光鰻」。肉質柔軟、鰻香濃郁、魚刺無感的上乘鰻魚品質,讓他面對臺灣養殖鰻業縮減的低谷盤整期,依然能站穩嘉義前五大養鰻業者的位置。

鰻苗汛晚到20天!捕鰻人有感 苗況不比早年

國內自每年11月起至隔年2月底開放捕撈鰻苗,但今年罕見在10月底有強颱「康芮」侵臺,11月中又遇「天兔」颱風,颱風警報期間無法捕撈,颱風過後沿海堆積漂流木、雜草與垃圾,均對捕撈作業造成阻礙,推遲漁季。

利生10年淬煉 成功繁殖臺灣首尾人工鰻苗

鰻魚養殖已有上百年歷史,至今仍沒有商業化量產的人工繁殖魚苗,原因在野生鰻魚特殊的洄游生態。日本研究人工繁殖鰻魚苗已半世紀,去年成功將成本降至每尾1,800日圓,是全球最接近商業化量產鰻苗的國家「之一」──臺灣的利生生技自2013年創立後,屢屢突破鰻魚種魚催熟、替代飼料開發及誘導仔魚「變態」等難關,今(2024)年成功育成臺灣第一尾人工鰻苗;面對日本趨近量產的態勢,利生生技總經理廖峻廷仍保有開創臺灣人工鰻苗、乃至帶動鰻魚養殖業振興的信心,「一旦最上游的做起來以後,就可以把整個下游產業鏈再帶動起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