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經典賽/愛爾達場場直播 14場資格賽+47場正賽全都看得到

從品種引進到種苗生產!頂品專業育苗成洋桔梗種苗界龍頭

頂品結合日本育苗兢兢業業與荷蘭育苗精準環控兩大精神,洋桔梗種苗的生產品質備受肯定,為國內市占率最高的洋桔梗種苗公司。
頂品結合日本育苗兢兢業業與荷蘭育苗精準環控兩大精神,洋桔梗種苗的生產品質備受肯定,為國內市占率最高的洋桔梗種苗公司。

【撰文/吳秉容 攝影/吳尚鴻】

穩定生產、品質與價格 多元品種帶動後端花卉

洋桔梗切花好品質有賴前端品種引進與種苗悉心栽培,國內洋桔梗種苗龍頭頂品投入種苗專業生產至今16年,不僅突破亞熱帶先天環境條件限制,投入高額成本於溫室設備生產,積極外銷平衡淡旺季產能,效法荷蘭週次管理穩定品質,成功取得7成市占率;更引進日本品種展示會,推廣多元品種維繫市價與花農收益,力求花農、消費者兩端皆獲益。

正值5月梅雨季,彰化最南鄉鎮溪州天氣悶熱異常。然而,頂品1,000坪洋桔梗種苗溫室中,經過水牆、負壓風扇調節,以及冷氣等設施降溫,一株株青翠嬌嫩的種苗顯得生機勃勃,放眼望去一片綠意。

頂品農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許峻誠之女、現任副總經理許毓婕身影穿梭於盤床間,仔細觀察穴盤內種苗葉片狀態,小心翼翼捏起洋桔梗種苗,看到根系緊緊包覆土糰才鬆一口氣,她說,「強健的種苗除了看葉片大小、厚度,還要看根系的飽滿度,根系越飽滿在田間的生長速度就會越快」。

即使已投入新臺幣上億元於溫室生產,擁有優良荷蘭環控系統,許毓婕仍堅持每天巡場,以職人精神將自己想像成植物設身處地,而非全然交由機器判斷,「我把自己當成一臺行動紀錄器,我的眼睛是光度感應器,鼻子去聞溼度、皮膚去感受溫度,期許自己進到溫室就知道這個狀態是否能讓植物舒服地長大。」

盤床育苗方便進行移動與分區管理,能有效節省人力。
盤床育苗方便進行移動與分區管理,能有效節省人力。

頂品溫室採用荷蘭Priva環控感測器。 (圖片提供╱頂品農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頂品溫室採用荷蘭Priva環控感測器。 (圖片提供╱頂品農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專業生產洋桔梗種苗 取代進口苗攻七成市占率

頂品前身頂好園藝從事觀葉植物栽培,2008年看好新興花卉洋桔梗市場潛力,轉投入洋桔梗種苗培育、切花產出後外銷日本一條龍產業。許毓婕表示,當時溫室生產盆植切花品質不如預期,外銷日本碰壁,內銷又量能過大,「我還跑去中山北路婚紗街,問他有沒有洋桔梗的需求。」龐大賣壓甚至衝擊向自家公司購買種苗生產切花的客戶,最初期待效仿荷蘭週年化固定生產,穩定銷日的預想破滅,「每週生產3萬5千支切花最後只能丟棄」,連續虧損5、6年後於2014年轉型專業化培育洋桔梗種苗。

過往臺灣洋桔梗花卉業者會透過福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進口丹麥涼溫育苗,定植田間切花生產後外銷日本,許毓婕說,「丹麥種苗全盛時期可以供應全臺1,000萬株種苗需求量。」丹麥高緯度冷涼氣候適宜栽培洋桔梗種苗,但因空運成本高,不同於國產苗「單穴單株」,早期進口的丹麥苗皆為「單穴多株」,農民定植時需拆苗,傷害植物根系,增加損耗率;空運來臺的種苗亦有規格不穩定疑慮,「有些種苗太小,農民硬種也沒有用,那他又不會養苗。」直到5年前丹麥種苗公司停業,國內洋桔梗種苗皆為國產苗取代。

國內育苗技術逐年進步,加上丹麥種苗退出市場,臺灣目前有頂品、農友與京品三家公司競逐洋桔梗種苗市場。許毓婕表示,頂品仰賴穩定品質、週年化固定生產、完整售前售後服務與結合產銷兩端推廣新品種拓展洋桔梗應用,在業界建立好口碑,市占率也逐年攀升,2023年洋桔梗種苗市占率更高達7成,市場上每三株洋桔梗種苗就有兩株由頂品供應,「去年國內市場有2,100萬株種苗需求量,我們供給其中約1,500萬株種苗,占比約74%。」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川普長子將秘訪格陵蘭!老爸證實了:讓格陵蘭再次偉大吧

回應川普喊買格陵蘭島?丹麥斥資15億美元加強北極防禦 分析師這樣說

川普再喊美國應買下格陵蘭 總理:我們不賣

川普提議買下格陵蘭 任命PayPal創辦人出使丹麥

相關新聞

中國競爭、鰻苗資源減少 臺鰻何去何從? 漁業署鼓勵野生「頭期苗」優勢推動設施養殖

臺灣曾是「鰻魚王國」,養殖鰻魚以外銷日本為主,1990年代初期在日本市占率超過5成,每兩條鰻魚就有一條來自臺灣,但隨著中國養鰻產業興起,臺鰻在日本市占率遭受挑戰。農業部漁業署表示,臺灣不應做價格競爭,但急需善用「頭期苗」優勢,導入設施養殖穩定生產,精進養殖技術,用高品質鰻魚贏回國內、外市場。

維持鰻魚加工 「能創造的工作機會很多」 佳辰實業:烤鰻絕對不是一臺機器而已

成立至今37年的佳辰實業,在臺灣鰻魚產業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投入鰻魚加工,生產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俗稱白鰻)燒烤製成的水產冷凍加工產品「蒲燒鰻」供應日本市場,從原料挑選到加工過程,每個環節嚴格把關,受日本客戶青睞。面對中國在日本市場的競爭,佳辰拓展「蒲燒鰻」一度進入歐美市場,目前仍持續與日本客戶維持良好關係,並研發「鰻源力」鰻魚精等加工品,維持鰻魚的加工生產業。;從臺灣鰻業鼎盛時期至今持續經營鰻魚加工業,佳辰總經理楊雲裕認為,「如果抓到的鰻苗都在臺灣養,能創造的後端工作機會很多。」

臺灣活鰻日本市占二成 鰻魚大王拚轉內銷

近年來,臺灣日本鰻活鰻在日本受到中國強力挑戰,市占率維持二成左右。自詡「鰻魚大王」的吳明韋,投入活鰻出口逾20年,身兼盤商、貿易商與包裝廠,他強調把關活鰻品質、確保訂單供應,維持客戶對他的信任,希望「客戶愈來愈好、愈來愈賺錢」以活絡鰻魚產業。近年他開拓內銷市場,期盼國內養殖戶收益提高,成為臺灣鰻魚產業成長、提振外銷市場的後盾。

嘉義新生代養鰻達人 育出頂級「極光鰻」

嘉義最年輕的養鰻業者陳國偉,在布袋鎮經營大岩生技養鰻場,8年來堅守使用高成本鱈魚油魚粉飼料,加上在地特有底土環境,培育出下腹雪白、背部呈天空藍的頂級「極光鰻」。肉質柔軟、鰻香濃郁、魚刺無感的上乘鰻魚品質,讓他面對臺灣養殖鰻業縮減的低谷盤整期,依然能站穩嘉義前五大養鰻業者的位置。

鰻苗汛晚到20天!捕鰻人有感 苗況不比早年

國內自每年11月起至隔年2月底開放捕撈鰻苗,但今年罕見在10月底有強颱「康芮」侵臺,11月中又遇「天兔」颱風,颱風警報期間無法捕撈,颱風過後沿海堆積漂流木、雜草與垃圾,均對捕撈作業造成阻礙,推遲漁季。

利生10年淬煉 成功繁殖臺灣首尾人工鰻苗

鰻魚養殖已有上百年歷史,至今仍沒有商業化量產的人工繁殖魚苗,原因在野生鰻魚特殊的洄游生態。日本研究人工繁殖鰻魚苗已半世紀,去年成功將成本降至每尾1,800日圓,是全球最接近商業化量產鰻苗的國家「之一」──臺灣的利生生技自2013年創立後,屢屢突破鰻魚種魚催熟、替代飼料開發及誘導仔魚「變態」等難關,今(2024)年成功育成臺灣第一尾人工鰻苗;面對日本趨近量產的態勢,利生生技總經理廖峻廷仍保有開創臺灣人工鰻苗、乃至帶動鰻魚養殖業振興的信心,「一旦最上游的做起來以後,就可以把整個下游產業鏈再帶動起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