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烏克蘭撤回對川普的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批川普姑息普亭

MLB/大谷翔平連兩場開轟、本季第27發 美日生涯300轟達陣

影/牽動高雄市長初選 趙天麟公開宣布支持邱議瑩

臺灣遠洋漁業公會三巨頭 新年海上展望 配額緊縮、高額入漁費、外銷通路受阻 業者期待解方

於中西太平洋航行的美式單船圍網漁船,漁船噸數為目前最大1,983噸,單船船員人數為30~36人。 (圖片提供/台灣區圍網公會)
於中西太平洋航行的美式單船圍網漁船,漁船噸數為目前最大1,983噸,單船船員人數為30~36人。 (圖片提供/台灣區圍網公會)

【撰文/吳秉容 攝影/吳尚鴻】

夜市涮醬魷魚烤串、日料店新鮮鮪魚生魚片、燒烤店金黃香酥秋刀魚,以及鮪魚罐頭為原料的鮪魚派、鮪魚沙拉等,這些美味魚料理,靠的是遠洋漁業辛苦捕撈而來,隨著海洋資源減少,我國鮪延繩釣漁船遍布三大洋,其中印度洋漁船面臨國際配額不足的難題。鰹鮪圍網漁船聚集中西太平洋島國經濟海域,漁撈作業需負擔高額入漁費。上半年西南大西洋捕魷魚,再轉西北太平洋捕秋刀魚的魷釣兼營棒受網漁船,則遭遇水產品被禁,主要外銷市場受阻的不同課題。遠洋漁業如何破浪前行,迎接下一道曙光?

鮪延繩釣漁船依材質分為鐵殼、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iber-reinforced plastic,FRP),依主要捕撈魚種不同分為大目鮪組與長鰭鮪組。漁船噸數約700噸,單船船員人數為15~36人。 (圖片提供/台灣區鮪魚公會)
鮪延繩釣漁船依材質分為鐵殼、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iber-reinforced plastic,FRP),依主要捕撈魚種不同分為大目鮪組與長鰭鮪組。漁船噸數約700噸,單船船員人數為15~36人。 (圖片提供/台灣區鮪魚公會)

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漁船的噸數約為1,100噸,單船船員人數約55人,共裝有52~55臺自動魷釣機,兩舷各裝有約110顆集魚燈。
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漁船的噸數約為1,100噸,單船船員人數約55人,共裝有52~55臺自動魷釣機,兩舷各裝有約110顆集魚燈。

臺灣漁業自戰後集中發展沿近海漁業,直到1953年推行鮪釣漁業才開啟遠洋漁業的蓬勃發展。1958年開始有大型鮪釣與拖網漁船作業,1966年遠洋漁業產量首次超越近海漁業,不僅成為我國漁業生產的主力來源,也開始發展多種作業漁法。我國遠洋漁業產業因作業漁法與捕撈魚種的不同,區別有鮪延繩釣、鰹鮪圍網、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漁業。

遠洋漁船常年累月在外征逐,有賴遠洋漁業團體,如台灣區遠洋鮪延繩釣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台灣區鮪魚公會)、台灣區遠洋鰹鮪圍網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台灣區圍網公會)、台灣區遠洋魷魚暨秋刀魚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台灣區魷秋公會)作為產業堅實後盾,對內維護會員漁船權益、對外洽談國際漁業合作,促進遠洋漁業永續發展。

配額多寡決定鮪延繩釣發展 減船調整配額分母 維持產業競爭力

我國遠洋鮪延繩釣漁業逾300艘作業漁船遍布三大洋公海,主要捕撈鮪魚、旗魚等高度洄游魚類。台灣區鮪魚公會總幹事林涵宇說明,鮪延繩釣漁法將幹繩投入海中,有時候幹繩的長度甚至可綿延長達150~200公里遠,接著支繩勾付於幹繩上,支繩上掛魚餌,是一種「願者上鉤」的漁法。

鮪延繩釣漁船會依據魚種生長區域使用不同的魚餌,表層水溫魚種如長鰭鮪多使用冷凍秋刀魚魚餌;深層水溫魚種如大目鮪、黃鰭鮪則使用冷凍魷魚魚餌。 (圖片提供/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
鮪延繩釣漁船會依據魚種生長區域使用不同的魚餌,表層水溫魚種如長鰭鮪多使用冷凍秋刀魚魚餌;深層水溫魚種如大目鮪、黃鰭鮪則使用冷凍魷魚魚餌。 (圖片提供/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

揚繩捕撈上船的漁獲經過放血、通神經、去鰓、清內臟、去鰭、沖水、掛繩及超低溫急速凍結等處理,再存放於凍藏室儲藏。待漁獲滿載,可於公海轉運搬船直接出口,或於國內外基地港卸魚裝櫃,再出口至需求市場。目前鮪延繩釣的漁獲以生魚片為主,主要外銷至日本、韓國。

鮪延繩釣漁獲處理三步驟,一是放血,避免漁獲跳動傷及神經;二是超低溫急速凍結,讓魚體中心溫度達零下60度後,再放置於零下60度的凍藏室儲藏,三步驟確實執行漁獲的品質才會好。 (圖片提供/漁業推廣月刊)
鮪延繩釣漁獲處理三步驟,一是放血,避免漁獲跳動傷及神經;二是超低溫急速凍結,讓魚體中心溫度達零下60度後,再放置於零下60度的凍藏室儲藏,三步驟確實執行漁獲的品質才會好。 (圖片提供/漁業推廣月刊)

根據2022年漁業署漁業統計年報,鮪延繩釣漁業年產量約15.8萬公噸、年產值約204.3億元,相較近十年鮪延繩釣漁業年產量約18.6萬公噸、年產值約202.1億元,整體產量呈現下降趨勢。

除了氣候變遷導致洋區漁場遷移與過度捕撈造成魚類資源不足,漁獲產量下跌主要還受限於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對於不同魚種「配額」的管制。漁船在外捕撈,絕非外界所質疑的「想捕撈多少就捕撈多少」,漁獲捕撈量有嚴謹的規範與限制。

目前,全世界大部分海域都有不同區域漁業管理組織(RFMOs),針對該洋區訂定相關養護與管理措施規範。台灣區鮪魚公會依照不同程度參與多個國際漁業組織,如以會員身分加入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美洲熱帶鮪類委員會(IATTC)、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南印度洋漁業協定(SIOFA);合作非會員身分參與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以「受邀專家」身分參加印度洋鮪類委員會(IOTC)。

林涵宇表示,積極參與國際漁業組織,目的是為爭取我國漁業權益,而非被動接受國際規範。他舉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的科學委員會,會針對不同魚種進行參數模擬,觀察魚類資源健康程度並提出適當管理措施。若經預測,未來五年、十年魚種的漁獲量將降至過漁(過度捕撈)或面臨絕種,就會採取相關配額刪減措施。

科學家會選定過往某一「基準年」並針對該年的捕獲實績,進行國家配額多寡的考量。配額可能引動國家間的協商,每個國家都想爭取配額,讓國內漁船擁有足夠捕撈量能。「這次印度洋區就是因為選定的基準年剛好是我們漁獲量最不好的情況,所以大目鮪、黃鰭鮪的配額就被大幅度刪減。而我們在印度洋鮪類委員會(IOTC)只是受邀專家身分,在爭取相關權益非常的辛苦。」林涵宇指出,我國遠洋漁船大部分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因洋區範圍較小、港口就近方便,聚集最多我國鮪延繩釣漁船,所以印度洋配額的減少可謂影響極大。我國鮪延繩釣漁船依主要漁獲物不同,區分為大目鮪組(專門捕撈大目鮪、黃鰭鮪及劍旗魚等魚種)、長鰭鮪組兩種作業組別。

鮪魚公會總幹事林涵宇坦言,當國家配額資源不足,任何國家的漁業業者輸出,懸掛他國國籍、使用他國配額、漁獲量與產值屬於他國,這是權宜船(FOCs)的由來;權宜船其實沒有所謂好與壞,關鍵取決於那個國家的漁業管理能力。
鮪魚公會總幹事林涵宇坦言,當國家配額資源不足,任何國家的漁業業者輸出,懸掛他國國籍、使用他國配額、漁獲量與產值屬於他國,這是權宜船(FOCs)的由來;權宜船其實沒有所謂好與壞,關鍵取決於那個國家的漁業管理能力。

根據鮪延繩釣漁船赴印度洋作業管理辦法,今(2024)年度印度洋海域的大目鮪漁獲總配額從去(2023)年的3.5萬公噸下降為約1.15萬公噸,黃鰭鮪漁獲總配額維持約1.07萬公噸;因此,大目鮪組漁船的大目鮪單船配額從去(2023)年的230公噸驟降為73公噸、大目鮪組漁船的黃鰭鮪單船配額仍為50公噸。

「大目鮪組漁船的大目鮪單船配額需要200公噸、黃鰭鮪單船配額需要150公噸才足夠應付經營成本。所以很多漁船不敷經營成本,都停在港邊了。」

「既然是遠洋漁業,就表示你的船應該在海外,不應該長期停留在港內。」林涵宇說。然而遠洋漁船經營成本高昂,燃油成本占比逾五成,其餘還有船員人事成本、維修整補、漁具魚餌等,若船隻捕撈獲利不足就會乾脆休漁。「我寧可限制洋區的船數而不是配額。比如在這個區域限制100艘船捕撈,以照輪的方式去作業,抓不抓得到就各憑本事了嘛!」他強調,一旦漁船超額捕撈,就會面臨巨額罰款甚至漁船出港無法作業。

於太平洋航行的長鰭鮪組鮪延繩釣漁船,漁船噸數為775噸。
於太平洋航行的長鰭鮪組鮪延繩釣漁船,漁船噸數為775噸。

目前仍沒有替代能源能夠有效降低燃油成本,短期經營成本難以改變,但配額不足的問題則有解方。基本上同一組別、同一洋區的船隻可以轉讓配額,但在大家配額都不足的情形下,誰會想轉讓自己的配額?透過漁船專案收購計畫,政府協助有意退場的漁船,讓願意繼續經營的漁船能夠擁有足夠配額作業,或許是可行辦法。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日月潭見成群台灣鯛「探出頭」民眾稱奇 南投縣府農業處這樣解釋

美智庫曝「13艘中國科研船」現蹤印度洋!疑為部署潛艦蒐集數據

陸人闖日漁港撈珍貴蟹種!定位分享出沒位置 當地漁民氣炸

水煮鮪魚比油漬鮪魚熱量低 但專家建議開罐頭後做這事更健康

相關新聞

發揚在地農業 青年牧場打造金門牛產業鏈 結合有機飼養、循環經濟 育種提昇肉牛品質

根據2024年畜禽統計調查結果,金門當年底的肉牛在養量3,919頭、占全國13%,相較於金門土地面積相當密集。肉牛產業可謂金門農業特色,牛肉乾等食品更是不少老饕心頭好,青年牧場場主陳玉嘉2009年回到金門投入養牛,打造從育種、畜牧、屠宰一條龍的產業鏈,成為當地重要的畜牧業者。他除了協助畜產試驗所保種,也融入循環經濟概念種植牧草,並投入有機飼養、友善環境,也為當地養牛業帶來新樣貌。

讓國產牛價值最大化 楊鎵燡建構精緻產銷 獲生產履歷、CAS 驗證 跨足餐廳、機能產品

從料理三千煩惱絲的美髮師返鄉從農,到十大神農得主、打造完整的國產牛肉產銷鏈與「御牧牛」等自有品牌,楊鎵燡投入畜牧業已經21個年頭。從育種、畜牧到產品銷售,他控制肉質穩定之外,依照部位與品種設計最適合的產品定位,並取得CAS等認證,讓國產牛肉價值最大化,不只是街邊小吃的稱職主角,應用於高級西餐、火鍋也同樣耀眼,甚至能走出機能性食品的獨特道路。

芸彰牧場鐵板燒開店 主打臺灣牛做排餐 牛肉湯、牛排用肉互補 分切運用打破刻板印象

牛肉湯、涮牛肉鍋是國產臺灣牛肉主力市場,芸彰牧場總經理張志名投身肉牛、餐飲業多年,認為臺灣牛肉的發揮空間不僅於此,新設私廚.鐵板燒旗艦店力推臺灣牛排餐,希望藉此打破消費者對臺灣牛肉品質的負面成見與迷思,「這樣直接來說服你會比較快一點!」

繁殖增重、添油花 源興居生技育本土和牛 牧場中聽古典樂 直擊牛隻夏季毛色轉黑

「源興牛」落腳花蓮9年,從「神經質」的野牛馴養到願意親近人,族群數量也繁殖擴大近150隻。源興牛肉質甜香,源興居生技公司持續投入育種研發,培育臺灣和牛,既要提升牛隻重量以利商業生產,也要改良肉質添「油花」,與美、澳進口牛肉競爭。源興牛擴產邀畜牧場代養,更可因地制宜餵飼不同農副產物,發產地區特色牛肉產品。

金融學家養牛 劉泰英圓李登輝和牛夢 生命科學難度高 拚千頭達損益兩平掛牌上市

虛歲已屆90歲的前中華開發金控董事長、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劉泰英,過去叱吒政商界,近年卻常以源興居生技公司董事長、飼養「源興牛」的形象,出現媒體版面,頗顯露出老驥伏櫪之姿。

「臺灣人吃臺灣牛」 肉牛產業需制度化育種 阿輝伯保種源興牛 盼建在地特色和牛風味

國內牛肉自給率不到5%,肉牛產業規模小,至今缺乏優良肉牛品種。2010年前後,珍貴本土種原臺灣黃牛、臺灣水牛相繼完成命名登記,加以保種。前總統李登輝致力推動臺灣肉牛產業,找到放養於陽明山、自日治時期遺留至今的黑毛和種牛群,命名為「源興牛」,也在2024年獲准登記為新品種,成為國內培育肉牛牛種重要種原,是李登輝留給臺灣農業最後的禮物。但這些遺傳資源、牛隻種原能否發揚光大,仍待有志育種家接力奮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