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防空飛彈快打完?以色列最多撐10至12天 專家點停火關鍵恐在這

少子化來襲 115學年國立私立高中班級人數上限再減一人

新北淡水山區平房焦屍旁有炸裂瓦斯桶 案情恐不單純

信豐農場六級化經營 打造完整臺灣紅藜產銷鏈 期盼輸銷歐美日 展現臺灣紅藜風采

臺灣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俗稱紅藜,屬於藜科、藜屬的植物,其莖桿富韌性,成熟時穗會下垂。 (圖片提供/信豐農場)
臺灣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俗稱紅藜,屬於藜科、藜屬的植物,其莖桿富韌性,成熟時穗會下垂。 (圖片提供/信豐農場)

【撰文/吳秉容 攝影/吳尚鴻】

人稱「紅藜達人」的鄭世政,最初和家人一起嘗到家鄉屏東種植的紅藜,驚豔於它對人體健康的益處、商業化的潛力,一頭栽入臺灣特有種作物「臺灣紅藜」復興運動,全心奉獻本土紅藜產業。2014年集結理念相同者,成立農企業「信豐農場」,自產自銷結合農友契作,田地至今擴展至十餘甲,紅藜栽種面積為全國之最。鄭世政的願望就是遍撒紅藜種子,讓各地皆能感受紅藜之美,同時推廣到全世界,讓臺灣紅藜在國內外發光發熱。

全臺灣都有紅藜故事 鄭世政要讓紅藜再次遍地開花

臺灣紅藜是臺灣特有的原生種作物,自古為原住民傳統糧食之一,因極佳的發酵效果,也是釀製小米酒的酒麴原料。賽夏族傳說人物迪卡魯(Dikalu)自鬼域帶回紅藜,釀出大受族人歡迎的酒;魯凱族「人蛇戀」故事中蛇王以七彩琉璃珠擄獲巴冷公主芳心,達魯瑪克部落文史工作者蘇金城認為,琉璃珠原型便是繽紛的紅藜穗;泰雅族、賽德克族和太魯閣族的彩虹橋神話,一說雙手沾染上紅藜汁液即可通過彩虹橋,神靈據此判斷辛勤耕作與否。「北、中、南部的原住民部落都有關於它的傳說,所以我希望讓紅藜再次遍地開花!」

鄭世政創辦信豐農場之初走遍全臺各地,深入考察地形、氣候,同時吸收不少紅藜相關的文化知識與傳說,農場自2013年營運至今(2023)年,紅藜栽植面積擴及臺北、桃園、臺東、屏東等地。鄭世政語氣堅定:「能種的地方都可以種,不必侷限在某一個地域,我比較關注的是當地氣候適不適合、種出來的產值夠不夠農民溫飽。」

一株株尚未結穗的紅藜迎風搖曳生姿。我們置身於中壢芝芭里1分地大小試驗田中央,鄭世政表示,「我們主要的紅藜產區還是在臺東、屏東,和當地農民進行契作,大面積種植;北部小規模的試驗田則以推廣為目的。」中壢若成功栽種,將結合桃園花彩節,與各種花卉競妍;未來甚至會擴拓鄰田,長線發展地景藝術,以獨特景觀帶動地方觀光產業,讓造訪者一覽臺灣紅藜風采。

鄭世政期望未來藉由紅藜育種與採收機械化,降低前端生產成本,將紅藜成功輸銷歐美日市場;目前則計畫投入資源於行銷教育,讓大眾了解臺灣本土紅藜與國外競品「藜麥」的不同,可以依據自身需求進行購買。
鄭世政期望未來藉由紅藜育種與採收機械化,降低前端生產成本,將紅藜成功輸銷歐美日市場;目前則計畫投入資源於行銷教育,讓大眾了解臺灣本土紅藜與國外競品「藜麥」的不同,可以依據自身需求進行購買。

紅藜品系純化最迫切 採收機械化要待成熟期、高度一致

根據多年栽種經驗,鄭世政指出,氣候是影響臺灣紅藜收成好壞的主因之一,「紅藜採收季大概是每年1月到3月左右,臺灣東北部如宜蘭、北花蓮等地,處東北季風迎風面,冬季容易下雨,紅藜如果在採收期遇到下雨會損失慘重。」

紅藜栽種確實「鋩角」(mê-kak)多。原則上紅藜越大時需求水分越少,但抽穗開花前須補足適量水分,確保子實灌漿良好;待抽出綠色的穗、綻放白色小花,露出一根根小黃點進行自花授粉,這時不管是大雨或灌溉,都有可能將柱頭花粉沖洗掉,造成授粉不良、影響產量。紅藜成熟時,若碰到連續降雨,溼度、水分太高,也會導致穗紛紛冒出頭發芽,穀粒品質與口感變差,造成大規模田損。鄭世政總結,種植紅藜要因地制宜、視天氣調整耕作方式,方能迎接最終豐收。

除了「天公作美」,要產出一粒粒飽滿紮實、色澤鮮妍的紅藜,整個栽種過程還要通過數道關卡。目前紅藜栽培從育苗、定植、除草、防治病蟲害等一路到採收,皆須仰賴人力,鄭世政表示,育種與採收機械化是降低前端生產成本的關鍵,「紅藜品系純化、選育尚未成熟,所以種子(皮)有紅、黃、橘、紫、黑等顏色,不同顏色是不同植化素的波長造成,紅色是甜菜色素,橘色是β胡蘿蔔素,紫、黑色是花青素。」作物色彩不僅關乎賣相更涉及營養,鄭世政強調:「育種純化的目的不是為了篩選顏色,是希望紅藜成熟期均一、高度一致,方便機器田間採收作業。」

成熟的紅藜田中夾雜著綠色未成熟紅藜,成熟期不均一導致採收困難度大增。 (圖片提供/信豐農場)
成熟的紅藜田中夾雜著綠色未成熟紅藜,成熟期不均一導致採收困難度大增。 (圖片提供/信豐農場)

鄭世政特別著重採收機械化,因為紅藜的採後處理,包括乾燥、脫粒、篩選與脫殼等,大多已可交由紅藜乾燥機、篩選機與脫殼機等專門機器協助,採收機具卻仍卡關。「因為紅藜生長階段、植株高低落差,機器無法自動辨別、調整。」他細數目前的嘗試歷程:「我們試過各種機器,有全餵入、半餵入採收機、割禾結紮機、雜糧聯合收穫機等,雖可以採收,但都無法完全克服成熟期、植株高矮不一的問題,最終結果就是耗損率高導致產量不足;所以目前採收仍須多道人工處理,這禮拜採完一批成熟的,下禮拜再採一批,直到全數採收完成。」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除夕到初三 屏東縣府:屏東路邊停車場2332格免費停車

寒流來襲屏東北大武山稜線出現霧淞 路面溼滑請小心

不上高山國境之南也能賞雪 屏東萬年溪燈區24日晚飄雪秀

寒流倒臥路邊…桃園男7天僅靠宮廟糖果度日 警及時伸援

相關新聞

發揚在地農業 青年牧場打造金門牛產業鏈 結合有機飼養、循環經濟 育種提昇肉牛品質

根據2024年畜禽統計調查結果,金門當年底的肉牛在養量3,919頭、占全國13%,相較於金門土地面積相當密集。肉牛產業可謂金門農業特色,牛肉乾等食品更是不少老饕心頭好,青年牧場場主陳玉嘉2009年回到金門投入養牛,打造從育種、畜牧、屠宰一條龍的產業鏈,成為當地重要的畜牧業者。他除了協助畜產試驗所保種,也融入循環經濟概念種植牧草,並投入有機飼養、友善環境,也為當地養牛業帶來新樣貌。

讓國產牛價值最大化 楊鎵燡建構精緻產銷 獲生產履歷、CAS 驗證 跨足餐廳、機能產品

從料理三千煩惱絲的美髮師返鄉從農,到十大神農得主、打造完整的國產牛肉產銷鏈與「御牧牛」等自有品牌,楊鎵燡投入畜牧業已經21個年頭。從育種、畜牧到產品銷售,他控制肉質穩定之外,依照部位與品種設計最適合的產品定位,並取得CAS等認證,讓國產牛肉價值最大化,不只是街邊小吃的稱職主角,應用於高級西餐、火鍋也同樣耀眼,甚至能走出機能性食品的獨特道路。

芸彰牧場鐵板燒開店 主打臺灣牛做排餐 牛肉湯、牛排用肉互補 分切運用打破刻板印象

牛肉湯、涮牛肉鍋是國產臺灣牛肉主力市場,芸彰牧場總經理張志名投身肉牛、餐飲業多年,認為臺灣牛肉的發揮空間不僅於此,新設私廚.鐵板燒旗艦店力推臺灣牛排餐,希望藉此打破消費者對臺灣牛肉品質的負面成見與迷思,「這樣直接來說服你會比較快一點!」

繁殖增重、添油花 源興居生技育本土和牛 牧場中聽古典樂 直擊牛隻夏季毛色轉黑

「源興牛」落腳花蓮9年,從「神經質」的野牛馴養到願意親近人,族群數量也繁殖擴大近150隻。源興牛肉質甜香,源興居生技公司持續投入育種研發,培育臺灣和牛,既要提升牛隻重量以利商業生產,也要改良肉質添「油花」,與美、澳進口牛肉競爭。源興牛擴產邀畜牧場代養,更可因地制宜餵飼不同農副產物,發產地區特色牛肉產品。

金融學家養牛 劉泰英圓李登輝和牛夢 生命科學難度高 拚千頭達損益兩平掛牌上市

虛歲已屆90歲的前中華開發金控董事長、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劉泰英,過去叱吒政商界,近年卻常以源興居生技公司董事長、飼養「源興牛」的形象,出現媒體版面,頗顯露出老驥伏櫪之姿。

「臺灣人吃臺灣牛」 肉牛產業需制度化育種 阿輝伯保種源興牛 盼建在地特色和牛風味

國內牛肉自給率不到5%,肉牛產業規模小,至今缺乏優良肉牛品種。2010年前後,珍貴本土種原臺灣黃牛、臺灣水牛相繼完成命名登記,加以保種。前總統李登輝致力推動臺灣肉牛產業,找到放養於陽明山、自日治時期遺留至今的黑毛和種牛群,命名為「源興牛」,也在2024年獲准登記為新品種,成為國內培育肉牛牛種重要種原,是李登輝留給臺灣農業最後的禮物。但這些遺傳資源、牛隻種原能否發揚光大,仍待有志育種家接力奮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