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2星座「錢包破洞」在這…牡羊刷太多、獅子亂請客、他忘記取消訂閱

馬桶堵塞怪罪衛生紙?彭啓明重申「安心丟」:相信科學不要相信感覺

沈慶京提2億人保被打槍!法院諭知隱匿身分 柯文哲拿麥克風酸這1句

【重磅快評】財劃法之爭 看出卓榮泰心中的政治凌駕百姓安全

立法院三讀通過財劃法修正案。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若按照修正案,國庫會空虛,未來颱風、地震來臨,行政院沒有能力到各地方,地方政府要自己勇敢面對。記者王燕華/攝影
立法院三讀通過財劃法修正案。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若按照修正案,國庫會空虛,未來颱風、地震來臨,行政院沒有能力到各地方,地方政府要自己勇敢面對。記者王燕華/攝影

財劃法在國會闖關成功三讀,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到花蓮視察因強震受損的台鐵北回線小清水溪橋修復後的通車狀況,竟稱未來國庫會空虛,颱風、地震來臨,地方政府要自己勇敢面對。這種情勒式詐騙話術,不僅自失閣揆高度,更凸顯人民安全、影響百年的基礎建設從不在中央官員心中。

卓榮泰今天在花蓮說,4月花蓮地震後,中央匡列重建經費逾285億元,災後一個月錢就到位,中央政府用心積極快速有效地協助地方解決問題,但是中央政府的體質經過昨天立法院表決後已經改變,若按照昨天在立法院通過的內容,未來颱風、地震來臨,行政院沒有任何能力到各個地方,地方政府要自己非常勇敢去面對,各種建設勢必中途停擺。

財劃法修法討論已經超過廿年,民進黨在野時也曾要求修法,如今把修法把原本中央拿75%,地方25%,稍減讓中央改拿65%,地方35%,等於中央多拿出3000億元交由地方政府自行決定作哪些建設,對全台多數縣市都有利。

卓榮泰語似恐嚇說未來國庫會空虛,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中央今年超收預算逾5000億元,即使多拿3000多億元分給地方政府支配,中央政府仍握有上兆多元經費可運用。

民眾不會忘記,蔡政府用特別預算提出的8800億前瞻預算,即使經立法院快速通過小刪為8400億,但中央給地方的建設卻總免不了藍綠之分,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當時可以讓新竹捧球場改建從3.5億元預算,暴增到12億元,新竹大車站改建從65億元暴增到104億元。中央政府透過握有的預算資源,透過分配取得或交換政治紅利,但真的把公帑花在該花的公共建設上嗎?

只不過是把中央大筆資源分一小部分由地方政府支配,身為閣揆的卓榮泰竟然說出會國庫虛空的謊言,還要地方政府未來遇到強震、颱風就自己面對,一副萬一再有重大天災來臨時,中央只會在旁冷眼、袖手旁觀。

2016年台南發生6.4強震,造成許多人家園受損,當時的行政院長張善政可沒要當時的台南市長賴清德自己面對,張善政當時不僅親赴台南勘災、還指示中央全力投入救災;對比如今卓揆以財劃法修法為藉口,要地方政府未來面對重大天災時,自己看著辦的嘴臉,民眾的安全福祉可見完全不在綠營大官心中。

當行政院長把稅收分配權拿來恐嚇地方,對於小老百姓遇到天災可能面臨的苦難,完全不見中央大官該有「苦民所苦、疾民所疾」的胸懷;套句張善政過去所說,「救災做事不必分顏色,讓台灣少點政治多點人性吧」。

財劃法

延伸閱讀

國民黨:健全地方財政遭情緒勒索 卓榮泰成失格院長

財劃法過要地方自行面對天災? 張善政:任院長時全國一體

花蓮鐵公路雙通 卓揆讚「鐵橋變壯又變高」是新年大禮

綠營竭盡所能反制三大修法 釋憲必要但也憂陷新政治僵局

相關新聞

【重磅快評】經濟部敢恫嚇媒體 部長被指紅色破口卻沒動作?

颱風丹娜絲肆虐,屏東外海的太陽光電系統浮台被沖上岸邊,經濟部宣稱媒體散播不實,其實這是新型態光電實驗計畫,光電板早已移除...

【重磅快評】農損救助分藍綠 天龍國綠委到底在想什麼?

丹娜絲颱風過境,雲嘉南成了重災區,其中雲林縣農損慘重,卻未如台南、嘉義列入「全品項、免現勘現金救助」範圍。雲林縣長張麗善...

【重磅快評】「我請客你埋單」 賴政府軍人優惠如雞肋

賴清德總統宣稱,要讓軍人搭機享受升等商務艙空位,行政院隨即表示,已請華航邀集同業協商。此舉果然再度引起熱議,但也和先前發...

【重磅快評】賴清德國防造謠 讓日本大哥哥看笑話

美國總統川普強勢要求全球盟友分攤軍費、提高國防預算,各國反應不同,台日表現也形成明顯對照。賴清德總統努力編列預算表態,並...

【重磅快評】山林剃光頭 「邱市長」會比陳其邁更震怒?

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與藍委柯志恩今天開記者會,批經濟部對高雄大樹和山光電場案廠商違法挖山欠缺監督作為,導致水土遭破壞...

【重磅快評】連呂秀蓮都敢抹紅 綠委政治良心在那裡?

捷克情報單位近日證實,副總統蕭美琴去年3月訪捷克期間,曾遭中國使館人員駕車尾隨並險釀車禍,事件引發外界關注。真相仍待釐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