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洋腦震盪用MRI遭控醫療浪費? 台大急診醫解答了

新國會昨天因國會改革五法爆發全武行,多名立委受傷被送至台大醫院急診室,準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等人深夜到院探視,其中民進黨立法委員沈伯洋從主席台跌落,出現腦震盪症狀,接受核磁共振(MRI)檢查,卻遭醫師質疑濫用醫療資源。台大醫院急診臨床教授李建璋表示,腦震盪急性期檢查方式以電腦斷層為主,但臨床醫師評估後,若患者神經學症狀嚴重,仍會使用MRI檢查。
潘孟安昨天赴台大醫院急診探視後對外說明,沈伯洋意識仍然不清,等待MRI檢查結果。李建璋說明,MRI多用於患者腦中風或有腦瘤的情況,腦震盪急性期臨床上會先以電腦斷層(CT)檢查腦部是否有出血、有無顱骨破裂。
不過,李建璋表示,即使患者沒有腦內出血,後續仍可能會有神經白質變化等廣泛性軸突傷害狀況,經醫師評估後,也會使用MRI檢查。另,若從2.5公尺以上高度跌下,醫師也會較為謹慎,擔心頸椎受傷出現神經學症狀,會採取MRI方式檢查。
李建璋表示,腦震盪觀察時間以症狀為主要考量,若沒有症狀時,建議觀察6至12小時,觀察患者延遲性出血狀況,過去曾出現患者起初意識清楚,回家觀察後半夜突然因蜘蛛膜出血昏迷後猝逝的情況,甚至引發醫療糾紛,「若MRI檢查後發現狀況都正常,醫師也會比較放心讓患者回家。」
有醫師質疑,MRI檢查耗時較長,不適合用在腦震盪這類急性患者身上,日後恐遭衛福部健保署核刪點數。李建璋表示,CT檢查時間約3到5分鐘,MRI則需30分鐘,雖有差距但並非外界所想耗時數小時,若醫師經過臨床判斷,考量患者危險因子、特殊神經學症狀等,在病歷中詳實紀錄,就不需擔心被核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