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何不將台美BTA弄假成真

蔡英文總統日前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會後麥卡錫表示,當前是台美關係最強健的時刻。惟相較於政治與武器的進展,台灣最需要的經貿合作卻原地踏步。政府應利用此時機務實的推動「真」BTA,將BTA弄假成真。
三月底筆者曾撰文《指鹿為馬的BTA 真是夠了!》,批評政府宣稱將於上半年與美國簽署《台美BTA》,現實上卻是刻意將《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與自由貿易協議(FTA)或雙邊貿易協議(BTA)混為一談,實際上二者有極大的差異,這種說法完全違反國際貿易慣例,「山寨版」BTA對深陷於經貿邊緣化危機的我國毫無裨益,僅有大內宣的「笑果」。
台灣因政治因素,在國際經貿整合進度相當緩慢,難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FTA,引用劉大年老師於2021年8月整理的數據,台灣FTA出口涵蓋率僅只有12.08%,遠不如我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的95.01%;韓國73.58%;香港67.24%;日本50.80%及中國大陸34.02%,這還未計入2022年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實際的差距更為驚人。雖然我國主力出口產品-科技產品可因《資訊科技協定》(ITA)可享有零關稅的優惠,但對傳統產業的出口則有極大的負面衝擊。
這次蔡總統美國行,除了與麥卡錫議長見面外,還與數十位的國會議員接觸,而且這些議員還包含民主黨與共和黨的跨黨派議員參與。可惜的是,根據媒體報導討論內容主要涉及軍售、共享民主價值,縱然有提及經濟領域合作,尤其在貿易與技術方面,看起來應是指涉《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與半導體產業的合作,完全未提及台灣最關心的BTA。
眾所周知,台美簽署自由貿易協議最大的障礙之一,在於缺乏《貿易促進授權法》(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 TPA),最近的TPA已於2021年7月到期,沒有國會新的授權,拜登政府無權與其他國家或經濟體進行FTA談判。
近年來美國國會不少涉台相關法案,如《台北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TAIPEI Act)、《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與《台灣保證法》(Taiwan Assurance Act)等,均在法案內容或討論過程中,特別提及支持美國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足見美國參、眾兩院對於台美FTA有一定的共識。
既如麥卡錫所言:「當前是台美關係最強健的時刻。」蔡總統即應藉此時機,向挺台的麥卡錫議長與兩黨議員明確表達,請求國會制定新的TPA,授權USTR啟動「真正的」台美BTA,即使拜登政府對於市場開放的貿易協議興趣不大,也能對行政部門產生一定的壓力。由於CPTPP會員國多屬美國友邦,美方至少可以利用外交力量協助我國加入。
蔡政府極力配合美國要求,諸如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豬、購買美國指定的武器、美國技術管制、兵役延長、製造業回流美國等,換得此次訪美獲得較高規格的禮遇,表現上十分風光,卻對台灣實質的幫助有限。總統畏於向美國表達我方對於「真」BTA的需求,只敢高調在國內以「假」BTA自嗨愚民。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