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怨偶不准離判違憲 大法官要求2年內修法

憲法法庭昨判決,夫妻若有難以維持婚姻的重大事由,長達一定期間,任何一方都有權提離婚。圖為日台桌球好手福原愛(右)與江宏傑(左)跨國婚姻變調,二○二一年江向法院訴請離婚。本報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昨判決,夫妻若有難以維持婚姻的重大事由,長達一定期間,任何一方都有權提離婚。圖為日台桌球好手福原愛(右)與江宏傑(左)跨國婚姻變調,二○二一年江向法院訴請離婚。本報資料照片

民法規定造成婚姻破裂的一方無權提離婚,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法官朱政坤和兩名出軌人夫質疑違憲,聲請釋憲。憲法法庭昨判民法第一○五二條第二項但書規定「原則合憲」,但不管難以維持婚姻的重大事由發生多久,都不准怨偶其中一方提離婚,顯然過苛,大法官認為不符憲法保障的婚姻自由意旨,相關機關兩年內應修正;逾期未修法,依憲法判決意旨裁判

只要一方想離 不再追究誰責任較大

憲法法庭認為,若難以維持的重大事由已持續相當期間,一律不准有責配偶離婚,形同強迫維持形骸化的婚姻,完全剝奪離婚機會,可能導致個案過苛,不符憲法婚姻自由;在「相當期間」、「過苛」兩要件下,有衡平必要。至於婚姻難以維持的時間要多久算過苛?大法官認為,由立法院決定。

依大法官最新見解,失和的怨偶,只要有一方想離婚,不會再追究哪一方責任比較大。

民法第一○五二條規定,夫妻可請求離婚的要件有十個,包括重婚、通姦、不堪同居虐待、惡意遺棄、意圖殺害他方、患不治惡疾或精神病、生死不明超過三年、故意犯罪遭判刑逾六月等。

有責配偶不准提離婚 違反比例原則

因條件過於嚴格,一九八五年增列第二項較富彈性的「有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也可訴請離婚,另規範「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方負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但書規定只有在夫妻關係中,過失責任較少的一方有權提出離婚,遭質疑侵害憲法基本權,也違反比例原則、平等原則。

憲法保障婚姻自由 也包括離婚自由

憲法法庭認為,憲法保障的婚姻自由不僅涵蓋結婚、維持婚姻關係的自由,也包括離婚自由,不過婚姻影響的不只是配偶雙方,也包括子女等,國家有保護義務,在裁判離婚和因離婚所衍生的權利義務法律規範都應妥為設計。現行民法透過排除唯一有責配偶請求裁判離婚,是為防止恣意請求離婚、破壞婚姻秩序,也與國民感情不合。憲法法庭認為,有維護家庭與社會責任的功能,立法目的正當。

外遇人夫離婚敗訴 釋憲後可望如願

婚姻關係建立的基礎在於配偶相愛、相互扶持,但財務、感情、個性、生活習慣都可能造成婚姻裂痕。憲法法庭認為,當一方已無意願繼續維持,法律又規定造成婚姻破裂唯一有責任的一方不得訴請離婚,保障的往往只有婚姻外在形式,沒實質內涵,不利子女身心健全。

本次聲請釋憲的兩名人夫都外遇,其中方姓男子定居香港多年,和小三育有三名子女,另名高姓男子離家多年又偷情,反控妻子懶散,先前訴請離婚都敗訴。憲法法庭昨宣告條文部分違憲,但訂有兩年落日條款,在法律修正後,兩人想離婚的願望都可望實現。

離婚 婚姻 配偶 大法官 釋憲 裁判 生活習慣 出軌

延伸閱讀

不想讓癱兒成為妻子重擔 公婆主動向媳婦提離婚

謝長廷被推薦當大法官 簡榮宗批:絕對顛覆法律人價值觀

離婚後不出惡言 魏如萱曝和前夫「超良好互動」

一律不准有責配偶訴請離婚違憲!法務部:2年內研議修法

相關新聞

長期怨偶不准離判違憲 大法官要求2年內修法

民法規定造成婚姻破裂的一方無權提離婚,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法官朱政坤和兩名出軌人夫質疑違憲,聲請釋憲。憲法法庭昨判民法第一...

弱勢配偶被離婚 憲法法庭:應周全配套

負心漢(妻)拋棄另一半,國民情感通常難以接受,但沒有情愛的怨偶硬湊成堆,也非愛的真諦,憲法法庭昨天的判決雖肯認民法條文,...

婦團:保障弱勢配偶經濟 才有自由

憲法法庭昨判決民法第一○五二條第二項但書規定未違憲,但難以維持的重大事由發生後是否已逾越相當期間,一律不許有責配偶訴請離...

大法官:裁判離婚制度 應與時俱進

憲法法庭判決民法造成婚姻破裂的一方無權提離婚的規定部分違憲,判決有十三位大法官持同意立場,楊惠欽、吳陳鐶兩位大法官則不同...

離婚限制守護婚姻?箝制自由?

大法官對國內的婚姻制度再度寫下新的一頁,過去許多怨偶因一方堅不離婚,如前立委鄭余鎮和王筱嬋的緋聞風波上演時,鄭余鎮一度簽...

兩年內修法 法務部:積極研議

憲法法庭昨天判決民法第一○五二條第二項但書規定並不違憲,不過,難以維持婚姻的重大事由發生後,是否已逾相當期間或已持續相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