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擬修法刪「父母懲戒權」 家長憂管教權遭剝奪

現行我國民法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懲戒權,被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認為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法務部擬修法刪除父母的懲戒權,但也引發不少家長擔憂管教與懲戒界線模糊,學者指出,如何明確懲戒權與管教定義、並訂定相關配套,修法同時,政府是否提供教養資源,同等重要。
民法懲戒權 司法實務常惹議
現行民法第一○八五條規定「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其子女」,有些家長以管教子女為由的行為,卻可能因過當被舉報而法辦。司法實務上,家長教訓未成年子女成傷上法院,常拿民法的懲戒權抗辯,也不時引發爭議。
法務部此次將現有懲戒權條文規定擬修正為:「父母保護及教養未成年子女,應考量子女之年齡及發展程度,尊重子女之人格,不得對子女為身心暴力行為」。
至於何謂「身心暴力」,法務部依衛福部函釋、兒童權利公約,兒童有免遭一切形式暴力侵害的權利,「精神暴力」指心理虐待、精神凌辱、辱罵、情感凌辱或忽視,「人身暴力」指體罰和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體罰」則是指任何使用人身暴力並造成某種程度疼痛或不適的處罰。
配合國際趨勢 提供教養資源
有家長擔憂,修法形同剝奪父母的管教權,三字經所言「養不教、父之過」將成現代笑話;但也有家長支持修法,認為孩子並非大人的財產,保護孩子、教育孩子,才是家長應該做的事情。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東原認為,懲戒不等同於身心暴力,雖是國際趨勢不得不修法,但政府至少要提出完整的配套措施,明定適當懲戒與身心暴力之界線。
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指出,大家努力學習文明管教方式,這是正向循環,政府和民間都會提供很多資源去協助支持家長用好的方式教養孩子,會持續不斷的宣導。暴力是一種複製,不要讓暴力代代相傳下去,社會要與時俱進。
草案上網公告 廣納社會意見
法務部已上網公告修法草案供各界表示意見,官員表示,會將外界建議納為修法的依據。法務部官員強調,雖然未來擬修法刪除懲戒權,但民法一○八四第二項仍有「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務」規定,家長有教養責任,但不宜用可能傷害孩子的懲戒手段。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