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昔爆落魄發福…54歲金曲歌后今現身 驚人近況曝光

創新低!百坪透天厝法拍16萬眾人搶標 他以這價格得標

陸媒:馬英九訪陸 有三個不尋常之處

前總統馬英九將於3月27日訪問大陸。(本報資料照)
前總統馬英九將於3月27日訪問大陸。(本報資料照)

前總統馬英九計畫下周訪問大陸赴長沙祭祖,大陸國台辦已表達歡迎之意。具大陸官方背景的「牛彈琴」微信公眾號評論稱,不管什麼時候,是中國人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與魂。

文章稱,相比2015年的新加坡歷史性會晤(按,馬習會),現在的兩岸關係,不比當年的兩岸關係了。但這一次如果能成行,總是一件好事。

牛彈琴稱,馬此訪有三個很不尋常之處。第一個不同尋常之處,這將是馬英九第一次到訪大陸。台灣地區的很多頭面人物,其實都來過大陸。連戰、宋楚瑜,哪怕是民進黨的陳水扁、蔡英文,當年他們沒上台前,也到訪過大陸。

但偏偏馬英九從沒來過。確實是一次很遲到的訪問。馬英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湖南省衡山縣,1952年隨家人移居台灣。

清明祭祖。確實,馬英九可以好好回湖南老家看看。他的父親馬鶴淩,是一位很有家國情懷的長者。他的骨灰盒上,就鐫刻著他化獨漸統、全面振興中國;協強扶弱、一起邁向大同」的遺言。不知何時,馬英九可以「家祭無忘告乃翁」啊。

第二個不同尋常之處,這將是74年來台灣地區領導人卸任後第一次訪問大陸。

這顯現了馬英九勇敢的一面。在當前蕪雜的台灣輿論中,肯定有人會對馬英九各種抹黑、抹紅,但馬英九還是毅然前往,也不容易。

但一等就是7年多,有主觀客觀等各種原因。這也顯現了馬英九個性的另一面,綿軟猶豫,瞻前顧後。如果他的個性再強勢一點,如果他的做法再麻辣一些,台灣政壇或許也不是現在的格局了。

「湖南人的馬英九,確實應該多到湖南走走看看。但對他不粘鍋的作風,對他的清廉人品,個人還是很欣賞的」。

第三個不尋常之處,他這次要造訪的幾個城市不一般。南京,自然可以理解。不出意外的話,一身正裝的馬英九,肯定會拜謁中山陵。當他站在中山先生陵寢前,眺望祖國大好河山,不知會如何感想?

武漢。辛亥革命首義之地,撫今追昔,估計又會是別有一番感慨在心頭。

長沙、重慶。湖南是馬英九老家,長沙三次會戰,是抗戰中讓中國人血脈賁張的部分;重慶是抗戰時的首都,太多讓人慷慨落淚的細節。這兩個地方,馬英九估計也會有不少感觸。

上海,就不用多說了,現在應該是台灣同胞最喜歡的大陸城市了吧。

這些城市也可以略略準備一下,歡迎馬英九的到來。兩岸青年人加強交流,真的是好事一樁。

最後,不由想起當年的新加坡會晤前,馬英九特意引用了宋人張載的千古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讓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慷慨落淚的名言。不管什麼時候,是中國人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與魂啊。

馬英九 蔡英文 國台辦

延伸閱讀

霧鎖中國:二十大之後,台灣的「中國研究」還能怎麼做?

影/馬英九訪陸祭祖 蘇起:希望他再提92共識

馬英九訪陸 陸學者:有助台青認識兩岸同屬一中的事實

台灣基進批馬英九送台灣入虎口 刻意分化台日友邦關係

相關新聞

結束赴陸行程 馬英九抵台:九二共識又活過來了

前總統馬英九結束到對岸的祭祖訪問,稍早抵達桃園機場。馬英九表示,他此行發現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媒體評論所說的「九二共識又活...

影/「台灣不是中國家務事」 陳建仁籲馬前總統:應當面講清楚

蔡英文總統昨天在加州雷根圖書館會晤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預定今天晚間7時30分返抵國...

馬英九:台灣、大陸都是中華民國

正在大陸訪問的前總統馬英九昨天率領大九學堂的學生赴湖南大學交流,馬英九致詞公開提及,「我們國家」修改了憲法(指修憲歷程)...

馬英九提都堅持一個中國 知情人士:沒有兩國論或一中一台疑慮

前總統馬英九今上午在和湖南大學師生座談致詞時,引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及中國大陸「憲法」,強調「兩岸同堅持一中」。知情人...

民進黨:馬英九稱武漢防疫是人類貢獻 朱、侯認同嗎?

民進黨發言人張志豪今天表示,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昨天稱武漢防疫是人類的貢獻,如此說法與過去三年來人類社會,因為中國疫情失守...

馬英九會宋濤:兩岸要透過談來解決問題

前總統馬英九昨天下午在湖北武漢會見中共中央台辦主任、國台辦主任宋濤,宋濤轉達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馬英九的問候與充分肯定。宋濤說:「我們是一家人,誰也不能把我們分開」。馬英九強調,兩岸「一定要談,也只能夠也只能透過談來解決問題」。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