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專訪/「政策如吃大鍋飯」應鬆綁 台大校長陳文章:否則難有世界級大學

陳其邁一天接見6組外賓 高雄城市外交成績亮眼

高雄市長陳其邁(右)與立陶宛克萊佩達市長古勞斯卡交流城市治理經驗。圖/高雄市行國處提供
高雄市長陳其邁(右)與立陶宛克萊佩達市長古勞斯卡交流城市治理經驗。圖/高雄市行國處提供

疫後國際交流互動恢復熱絡,繼總統蔡英文訪美、前總統馬英九訪中及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默娃訪台引發討論,高雄市陳其邁日前一天內更一口氣迎接6組外賓拜會,讓高雄國際能見度大大提升,在城市外交交出漂亮成績單。

高雄市府今天表示,陳其邁在3月31日當天馬不停蹄,上午8點半在市府接見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省舊城市市長Matej Vagac拜會,接著會面西班牙商務辦事處處長Eduardo Euba,其後趕赴新落成的內惟藝術中心,參加日籍藝術家奈良美智開展記者會「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中午與歐洲商會共進午餐,商討投資高雄議題,結束後再趕回市府,接見對台展現高度友好的立陶宛克萊佩達市和約那瓦市市長,緊接著和ICLEI世界秘書長Gino Van Begin交流永續發展議題,最後以CITY NET亞太都市合作網執行長金正基拜會,結束整天外賓馬拉松行程。

陳其邁說,高雄身為台灣主要城市,無論國家外交、城市外交或國民外交,應努力讓世界見識到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正能量,讓台灣被世界更多看見。「德不孤必有鄰,我們要勇敢自信跟國際社會交往,相信我們能夠成為國際社會正面力量,朋友越來越多,我對台灣非常有信心。」

高雄近年來推動城市產業轉型、淨零轉型,積極回應世界淨零趨勢、對外大力招商拓展與國際連結。此次主辦高雄智慧城市展,以「智慧、低碳」為主軸,吸引海外四大洲3百多位外賓來台交流,參與城市代表來自19個國家50個城市,當中城市首長層級更是多達45人。

今年以來,陳其邁帶領市府團隊接軌國際,拓展經貿、文化鏈結及城市外交,包括BACKSTREET BOYS新好男孩、WEST LIFE西城男孩、韓團BLACKPINK等國際巨星到高雄接力開唱,再加上國際城市接連到訪高雄,高雄城市外交交出漂亮成績單。

高雄市長陳其邁出席歐洲商會午宴,說明高雄近年推動產業與城市轉型成果,邀請企業投資高雄。圖/高雄市行國處提供
高雄市長陳其邁出席歐洲商會午宴,說明高雄近年推動產業與城市轉型成果,邀請企業投資高雄。圖/高雄市行國處提供
深化與夥伴城市互動,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省舊城市長、議員首度訪問高雄。圖/高雄市行國處提供
深化與夥伴城市互動,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省舊城市長、議員首度訪問高雄。圖/高雄市行國處提供
亞太都市合作網(CityNet)金正基執行長拜會高雄市長陳其邁。圖/高雄市行國處提供
亞太都市合作網(CityNet)金正基執行長拜會高雄市長陳其邁。圖/高雄市行國處提供
ICLEI世界秘書處秘書長Gino(右三)拜會高雄市長陳其邁(右二),雙方交換ICLEI高雄能力訓練中心設置同意書。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ICLEI世界秘書處秘書長Gino(右三)拜會高雄市長陳其邁(右二),雙方交換ICLEI高雄能力訓練中心設置同意書。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陳其邁 馬英九 高雄市

延伸閱讀

王浩宇秀出高雄不老傳說 「陳財佑」本尊照引話題

影/高捷站長林忠明一唱成名 預告今晚要唱「聽海」

影/陳其邁化身孩子王 衛武營兒童節首日High翻天

柯文哲批民進黨2016利用他 陳其邁:高雄沒那麼多政治味

相關新聞

就職百日曝心路歷程 謝國樑指「這2項政策」市民有感

基隆市長謝國樑今天在市政府的網路廣播節目「基隆Podcast」,分享上任百日的心路歷程,謝國樑說,許多政策已經可以看到初...

陳其邁:賴清德的「偶包」比我嚴重

二○二四總統大選在即,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已定於一尊,高雄市長陳其邁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賴清德有國際高度、內政經驗,大環境對...

垃圾山與政治山 許淑華兩大挑戰

南投縣首任女縣長許淑華上任滿一百天,南投號稱「山城」,橫在許淑華眼前就有兩座大山,第一座是廿三萬公噸「垃圾山」,須尋求外...

連任滿百日 盧秀燕:重民生輕政治 打造宜居台中

台中市長盧秀燕連任就職今天滿100天,盧秀燕昨天表示,感謝市民對她的支持,這2任市長任期是台中發展的重要關鍵期,她向市民...

肯定高虹安表現 郭台銘:科技人投入政治會引領風潮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表態參選2024年總統,他今天到陽明交大出席接班人劉揚偉獲頒名譽博士學位典禮,並與子弟兵新竹市長高虹...

就職百日 許淑華省錢推政策亮點

南投縣長許淑華昨就職100天記者會,許淑華說,3月已償還縣府債務11億元,提出40項政策亮點,已爭取6縣市處理垃圾每年8...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