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外界誤傳星雲大師坐缸圓寂 弟子解答「坐塔」才正確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5日辭世,享耆壽97歲,被外界誤以為是「坐缸」;今天星雲大師弟子、妙熙法師撰文澄清並解說,並非坐缸,而是坐塔。法師更提及大師法體真身坐入塔中,7天後荼毘火化為「坐塔荼毘」,並非外界所傳坐缸圓寂,數年後開缸成為肉身菩薩的模式。
妙熙法師指出,星雲大師12歲出家,至今僧臘85載,通達佛教教理、儀軌;生前囑咐弟子,圓寂後所有備辦事項,都遵從佛制和佛教儀軌進行,這次大師法體真身的坐龕,質樸莊嚴,未曾見聞,是考據佛經典故後,所進行設計的涅槃塔。
談及「坐缸」與「坐塔」的差別,妙熙法師說明,「坐缸」是佛教的複合詞也是「坐化」與「缸葬」的合稱;在明代佛教將「坐化」與「缸葬」結合起來,但星雲大師並非坐缸,而是「坐塔」,並且在7日後進行真身火化。
至於星雲大師坐龕設計為「涅槃塔」,此設計源自印度北方的「拘尸那揭羅城」中的涅槃塔。
佛光山指出,拘尸那揭羅古城是佛陀最後說法、入滅,以及八王分舍利的地方,城中現存建築包括涅槃寺、涅槃塔、蘭巴爾塔及多座佛塔遺蹟。
涅槃寺1867年由英國考古學家卡萊爾發現並發掘,在1876年和1956年進行大規模修復,是一座白色橫筒狀建築,四周開有圓形小窗,內供奉的五世紀臥佛像。
涅槃塔位於涅槃寺後面,傳說該塔是佛陀涅槃的處所,存有佛陀舍利。原塔應為玄奘大師記載的阿育王塔,後來遭到毀損;19世紀被發掘,1927年緬甸佛教徒出資重建。「涅槃塔」塔高2.74公尺,為米白色覆鉢式塔,表面光滑,無雕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