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生死 星雲大師85歲就預立遺囑

星雲法師對生死豁達,早在85歲即預立遺囑,88歲那年主持「佛法真義」講座首度對外公布,個人財產約2000萬已捐公益信託教育基金,屬佛光山的資產都不是他的,他連一張紙也不留,他一生沒有積聚家累,留下的只有佛法真理。
星雲法師篳路藍鏤創建佛光志業,將荒陌一片的麻竹園打造成人間佛國,寺廟、道場、學校佈建海內外,佛光山資產始終令人矚目,世俗眼光看似富可敵國,但大師明白地說,他自己一無所有,那些都是十方大眾的。
大師看生死就像四季循環,他曾在槍林彈雨中流亡、監獄蒙難,經歷心臟開刀,糖尿病、中風、骨頭跌斷等病痛,一生在死亡邊緣來回走過多次,他原以為活到80歲就好,哪知繼續活下來,於是85歲預立遺囑,定名為「真誠的告白」。
遺囑上說,人家以為他生很有錢,其實他以貧窮為職志。童年他家貧如洗,老年人家以為他擁有多少學校、文化出版、基金會,但他自覺空無一物。「屬佛光山的資產,都不是我,我什麼都不要,連寫書的稿費也全捐了」。
「我雖然建設很多寺院,但不想為自己建一房一舍」大師說,自己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但內心感覺世界都是他的。他一生不曾使用辦公桌,沒自己的櫥櫃,沒存款,所有一切都是大眾的、佛光山的,都歸社會,沒有什麼可分配,「你要,那麼多的書可隨地取一本做紀念, 不要,有什麼良言好話也沒有用」。
「世間的一切來不覺歡喜,去不覺可惜」星雲認為,人生任性逍遙,隨緣自在,與道法相契就是最富有。他一生服膺「給」的哲學,要弟子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生活儉樸不積聚。更叮囑佛光弟子,不私自募緣、請託、置產、私收徒眾,私蓄金錢、私建道場,別對世俗有太多留戀,擁有佛法就好。常住淨財要布施到文教慈善事業,才是佛光山平安之道。
遺囑說,佛光山、佛館等及所有別分院道場都非國有,不是租借也無借貸,若不能維持,得到宗委會和信徒的同意就可結束,淨財集中到公益基金,私人不可分配。
星雲法師視財富如浮雲,認為雙手捐出所有,留給後人才最有意義。此生他不知道為人間帶來什麼,但感受到的佛恩友誼無比浩蕩,已經活得很有價值。人生最末他交代弟子免去繁文縟節,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就是對他最好的懷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