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約女作家車上獨處…智庫副研究員曾柏文被指性騷 國民黨:已無合作關係

台大研究生劉家儀遭港警以煽動罪逮捕 校方回應了

屏東河堤旁多輛機車遭撞毀 2人無生命跡象、3人輕重傷

美中為氣球各執一詞 布林肯告訴王毅:先移出領空再說

美國官員於當地時間2日表示,一顆中國間諜氣球近日飛入美國領空。美聯社
美國官員於當地時間2日表示,一顆中國間諜氣球近日飛入美國領空。美聯社

拜登政府指控,中國大陸的高空偵察氣球飄越美國蒙大拿州上空,中方承認但說這只是用於氣象研究的民用無人飛艇,美中各執一詞,讓原定3日晚間啟程前往北京的國務卿布林肯延後出訪行程。

美國國務院3日舉行電話簡報,資深官員宣布推遲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陸計畫;資深官員表示,若條件允許,將盡快安排布林肯出訪,同時雙方持續保持外交管道暢通。

布林肯說,在出訪前夕發生這種事件,不利於美中的實質性討論,他向中方表明,氣球出現在美國上空是不可接受的,是對美國主權和國際法清楚明白的侵犯,並告訴電話那頭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第一件事就是把這個監視設備移出我們的領空。」

這顆還在移動中的中方氣球,一開始被懷疑是偵監美國核武軍事基地的「間諜氣球」。

中國大陸外交部證實氣球來自中國大陸,但為民用無人飛艇,用於氣象等科研;因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中方對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表達「遺憾」。

五角大廈發言人賴德(Patrick Ryder)3日在記者會說明,這是一個「高空偵監氣球」,氣球下方搭載偵監設備與吊籃。

賴德表示,發現氣球後就立即反制,使它無法搜集機敏資訊,考量到該氣球高度約在6萬呎,並未對地面民眾造成軍事或人身威脅;若擊落要考慮殘骸可能對美國民眾造成生命或財產損失,因此持續監控追蹤,並檢視應對方案。

五角大廈拒絕透露氣球的詳細訊息和具體位置,賴德表示,氣球持續往東移動,穿越美國中部,目前這仍是一顆「可以操縱的」氣球,預估該氣球還會在美國上空停留數天。

高空氣球事件造成美中關係再度緊張,國務院資深官員表示,當國防部偵測到該高空氣球,美國立即透過數項管道與中方資深官員聯繫,並告知美國盟友最新情勢發展。

資深官員說,布林肯和副國務卿薛曼(Wendy Sherman)1日下午會見中國大陸駐美大使館資深官員,並直接與北京資深官員聯繫,表明這是一起不可接受且不負責任的事件。

資深官員表示,國務院與跨部門和國會討論過後,認為布林肯現在不宜訪問北京,布林肯3日上午致電王毅告知最新決定;此外,美中將持續保持溝通,解決美國對此事的擔憂,並負責任地管理雙邊關係。

除了美國上空發現中國大陸的高空氣球,美國國防部表示,已得知有另一個中國大陸的高空偵察氣球位於拉丁美洲上空,看不出朝美國方向而來。

加拿大國防部2日聲明,在其領空發現疑似偵監氣球,加拿大與美國就此事密切合作,路透報導,加拿大外交部召見中國大陸大使嚴正表達立場。

間諜氣球

延伸閱讀

中國偵察氣球入侵領空 美議員怒批:擊落它

【即時短評】從一顆氣球看美中過招堂奧

原本今晚起飛 美國推遲布林肯訪問北京計畫

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證實 駐美代表蕭美琴近日將返台

相關新聞

華盛頓郵報:氣球風波「部分誤會」

中國大陸偵察氣球侵入美國事件衝擊美中關係之際,華盛頓郵報十四日引述多位匿名美國情報官員報導,從這枚氣球的飛行途徑判斷,目...

周末3不明飛行物殘骸尚未尋獲! 美國防部長:與中國氣球不同

北美領空上周末有3個不明飛行物遭擊落,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13日表示當局仍在努力搜索殘骸。

又射下「不明八角形飛行物」!美國防部:未評估為軍事威脅

美國國防部12日證實當天一架F-16戰鬥機在密西根州(Michigan)休倫湖(Lake Huron)上空擊落了一個不明...

美官員:已發現中國大陸氣球主要偵察部件、基本上完好無損

疑似中國大陸間諜的氣球在美國上空飄了數天,4日於南卡羅萊納州附近海域被擊落。ABC新聞報導,美方官員10日稱,已經確定了...

又一中方偵察氣球? 美軍在阿拉斯加擊落一高空物體

傳出在阿拉斯加上空又出現一個中國大陸的偵察氣球,白宮10日表示,美國總統拜登下令美軍擊落在阿拉斯加上空的一個高空物體。

美媒:情報官員認為中方間諜氣球屬於解放軍的廣泛監控計畫

華盛頓郵報與CNN報導,多位熟知情資的美方官員指出,美國情報官員認為最近回收的中國大陸間諜氣球屬於解放軍進行的一項廣泛監...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