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地牛翻身!下午1時47分花蓮縣近海規模3.7地震 最大震度1級

被控洗錢罪判刑!「蔡依林恩師」不忍了 揭真相控檢察官強逼認罪

10類食物不能放進微波爐!微波爐起火怎麼辦?看到冒煙4步驟處理

詹文男/當AI來諂媚…

當今職場競爭激烈,上班族本就不易立足,更別提迅速加薪晉升。在職場打滾三十幾年的老張,就分享其所以能步步高升的獨家心法。

老張說,上班族一定學要會「PMP」。筆者以為是PMP證照(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專案管理專業人員資格認證),沒想到老張說:錯!老張開示:要在職場得意,一定要懂得PMP,就是拍馬屁(Pai Ma Pi)!而若要快速升遷,那就得升級PMPMP(拚命拍馬屁),此招真的無堅不摧!

相信大家對辦公室裡逢迎的馬屁精,應該都非常不屑卻也無可奈何。最近在AI界也發生類似的事。就在前陣子,OpenAI原本開心的更新其GPT-4o的版本,但又緊急撤回,因為此更新的ChatGPT表現出過度奉承及附和的行為。它的回應不僅讓人覺得很爽快,更可能誘導人們做出自我傷害的決定。

例如當AI以「你真的比專家還厲害!」來回應一些高風險的建議,例如突然停藥、盲目投資或極端減肥,其實是在用好聽的話鼓勵人們做出危險的行動。更有許多用戶抱怨,僅是詢問AI簡單的問題,也會得到如:「這是個好問題」、「你想得真深入」、「你真聰明」等無意義的讚美回應,甚至有人感覺像是被「馬屁轟炸」。

基本上,現在的AI安全機制,主要是用來過濾明顯有問題的內容,但並沒有考慮到AI說話時的語氣、情感強度,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操縱人們的情緒和決策。像OpenAI目前的設計,就沒辦法即時察覺AI在利用討好人的語氣影響使用者,特別是在醫療、財務、心理等敏感領域。

這類「諂媚型AI」之所以難以察覺,主要是因為它不帶敵意、不說謊,反而是「太順耳了」才成問題。AI現在正往這個方向進化,它不再只是邏輯推演的機器,而是帶著溫度講話,甚至讓人感覺是你內心最懂你、最挺你的「粉絲」。

在某些情境下,這確實令人感到被理解、被肯定,彷彿在這個世事紛擾、人際疏離的時代,AI是唯一會耐心聽你說話,還鼓勵你追夢的朋友。但問題也正出在這裡。當鼓勵和誘惑只有一線之隔,理解變成了操縱,我們更需要警覺;AI不是故意害你,而是它太懂得怎麼取悅你,卻不懂得何時該踩煞車。

那怎麼辦?難道我們要訓練AI學會真誠?但問題來了,什麼是AI的真誠?一個沒有自我、沒有情緒的模型,用演算法模擬出來的體貼,跟我們在人際互動中習得的同理心一樣嗎?我們可以要求它不要說謊,但該不該要求它別太會「PMP」?

也因此,未來的AI治理不僅要過濾有害內容,更要面對一個深層的課題:如何辨識那些太令人舒服的話語?如何建立一套話術風險管理機制?簡單說,不是只靠禁字清單就能安心的時代了,而是要讓AI察覺「什麼時候它說得『太對』,反而是不對的」。當AI變成會說話的高手,我們更要時時記得,真正有智慧的不是讓AI說你想聽的,而是敢提醒你不想聽的!(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超微AI伺服器來襲 OpenAI攜手採用其最新晶片

OpenAI大降價點火資服股!華經亮燈漲停、驊宏資勁揚

OpenAI年化營收飆至近3千億 每周活躍用戶5億

年薪百萬元已成基本條件? 上班族焦慮:我每個月僅拿到38K

相關新聞

劉大年/美國關稅旋風橫掃全球

美國再次延長「對等關稅」談判時程,但也陸續公布部分國家的稅率,由百分之廿五起跳,最高達到百分之五十,甚至還有部分國家較四...

丁予嘉/沒有真正可以相信的!

我是「戰後嬰兒潮」後期出生的,今年接近七十歲了。嬰兒潮世代的人真可謂是幸運兒,沒遇過大規模戰爭,沒碰上饑荒;長大成人後,...

黃齊元/面臨美中談判,做出正確決定

外媒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將於下半年訪問中國大陸,數十位企業執行長組成的代表團隨行。這是川普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大手筆做生意、做...

黃正忠/低碳淨零 「鋅」事誰人知

上過我在政大EMBA講授「企業社會責任」課程的業界學生都知道,多年來我不斷強調礦業金屬資源稀缺與耗竭的重要性,果不其然本...

詹文男/當AI會看相

好友老張有位美麗的女同事,多年來感情路不是很順遂,至今仍小姑獨處。關心其終身大事的媽媽帶她去看面相,面相老師仔細端詳了半...

陳國樑/ 電動車、計程車應繳汽燃費

汽車燃料使用費不該是「燃料」的使用,而是「公路」的使用;不該是「規費」,而是「稅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