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樑/新版財劃法要這樣上路

行政院提出的財劃法修正覆議案,遭立法院否決,未能通過覆議。預計總統將於三月底前,公布由在野藍白聯手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開啟我國財政發展的新篇章。因應新版財劃法上路,財政部與行政院主計總處應在兩大方面做好妥善的準備:一、新法的有序導入;二、地方財政紀律規範之強化。

本次立法院修正通過之條文,並未明定施行日期,依財劃法第卅九條規定,應自公布日施行,即自公布日起第三日生效,從而,目前已經通過之一一四年度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預算,皆必須按照預算法相關規定,全面配合辦理追加減預算。由於相關作業繁複,勢必會造成財政與預算秩序的混亂。此一浩大的體制轉換成本,將會對於政府日常運作與政事推動,造成嚴重的影響。

因此,在新法的導入上,建議行政與立法機關針對以下三事項展開協商,並立即啟動對財劃法的再修正;目標為在一個月內,由行政院提出財劃法再修正版本,逕付立法院二讀:

第一項:增訂「日出條款」,使本次新修正條文於一一五或一一六年度生效;或可討論採取漸進的方式,逐年下放財源。

第二項:建立類似「日落條款」的評估檢討機制,例如,增訂本次修正條文全面生效之三年後,須檢討施行成效之規定,據以進一步修正。

第三項:裨補闕漏,校正覆議案所提出之文字遺漏、定義不明與比例計算分母不正確等明顯的立法疏漏。

至於在強化地方財政紀律方面,應依循以下五事項考慮,建立制度與規範:

第一項:按事權性質,逐項檢討中央與地方政府支出,憲法與地方制度法所規範之地方自治事項,須回歸地方自行負擔;中央政策之財政負擔,亦不得藉機轉嫁。

第二項:遵循財政紀律法精神,節制地方政府歲出規模之成長,例如,除上述回歸地方政府負擔之經費外,限制地方政府歲出增長率不得超過其自籌財源的增長率。

第三項:透過預算籌編規則,要求地方政府將新增之中央統籌分配財源,優先用於債務之清償,編列債務還本預算。

第四項:建立原則,鼓勵地方政府設置資本計畫基金,用於重大施政準備,以避免暴增的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財源,造成地方不效率的投資或浪費性支出。

第五項:財劃法與地方制度法皆賦予了「上級政府向對財力較優之地方政府」收取協助金之請求權,行政院應認真評估收取協助金的可行性,建立相關收取制度。

為避免國家走向集權與專制,我國憲法對於政府體制的設計採「分權治理」,明確劃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各自之權力和職責,以實現有效的政治管理。但長久以來,財政中央集錢又集權的財政體制,使國家發展偏離了憲政初衷。財政為庶政之母,新財劃法的實施,是這撥亂反正、長路漫漫的第一步。

執政者若試圖利用體制改革所引發的混亂,趁機進行政治操作,累積「大罷免」的籌碼,這無疑是人民與國家社會的大災難,最終必將遭受千夫所指、萬民唾棄。財政部與行政院主計總處若對於新法的導入消極以對,或放任地方財政紀律自流,則是放棄專業職守,甘淪為政治的附庸與打手。(作者為政大財政系教授兼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立法院 行政院 財劃法

延伸閱讀

影/朱立倫喊團結:20日起全台百場政策說明會

財劃法三讀後廢印花稅?財政部:地方盼維持現制課徵

洪申翰:財劃法中央少3700億元 憂影響勞保撥補

桃園宣講激勵大罷免 卓榮泰酸6藍委刪預算要補助:有天良嗎?

相關新聞

黃正忠/台灣需要的韌性戰略

廿五年前我邀請瑞士銀行UBS的副總裁到台灣來演講,從桃園機場接他進台北市的途中,他說:「台灣真是美!」我說:「不會吧?瑞...

黃耀輝/住宅政策失敗 內政部還搞大詐騙

在野黨凍刪預算,為民眾守好荷包做好事,但賴總統的府院黨結合綠媒,極盡抹黑栽贓在野黨的能事,已形成綠色詐騙產業鏈。最近輪到...

劉大年/對等關稅 形同瓦解多邊經貿體制

川普政府日前公布「對等關稅」細節,引起全球軒然大波。雖然各國了解川普上任後關稅政策是玩真的,但是對等關稅幅度之大,涵蓋範...

黃齊元/全球天災人禍 台灣避險應對

二○二五年注定是動盪的一年,從戰爭、天災到川普總統反覆不定的政策,搞得天下大亂。

詹文男/AI藝人初登場

好友小陳是位名音樂製作人,作品深受市場肯定。前些日子,他向我介紹一位正全力栽培的十八歲新星要開演唱會,我上網搜尋,原來是...

徐遵慈/被遺忘的IPEF協定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不僅陸續開打貿易戰及退出國際組織,日前更宣布對全球各國課徵「對等關稅」,引起全球譁然。值此全球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