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浪汪拉出滿地「彩虹便便」狂彈!獸醫院看呆背後故事藏洋蔥

「香鷄城」強勢回歸?粉專曝神秘倒數 網友「看圖猜地點」直呼:好想再吃

衛報獨家:英國外交部要蔡英文延後訪問 以免激怒中國

丁予嘉/利差交易+美國降息

今年的七月卅一日,將是一個被世界長久記憶的日子。日本央行宣布升息,從○點一%升至○點二五%,僅僅十五個基點,卻給全球股市丟下如百枚的原子彈!消息宣布後,歐洲三大股市,德、英、法沒啥動靜,接著美股開盤,好像也沒什麼大事發生。八月一日,東京股市收盤後,日本央行總裁斬釘截鐵地說,今年三月起結束負利率時代,七月卅一日起開始升息循環,將繼續升息,為抵抗通膨,不排除加速升息。此話一出,全球股票市場,從歐洲到美國,隔日再回到日、韓、台,再隔日,又輪到美國,如骨牌一樣相繼暴跌。

台股的黑色星期五,盤中暴跌一千點,跌幅超過五%。隔一交易日,八月五日,比黑色更黑的日子,台股暴跌一八○○點,跌幅超過七%。不止台股,從八月一日到八月五日,僅僅三個交易日,美股道瓊跌掉將近十%,日本股市跌幅更超過十七%。到底發生了什麼大事?讓全球股市驚惶失措,哀鴻遍野。

在今年七月卅一日前,日本央行實施零利率政策將近十七年。這樣的情境,你的日幣存在銀行,沒利息,若要理財賺錢,如何做?用膝蓋想也知道,盡可能把日幣換成有收益的貨幣,例如把日幣換成紐西蘭幣、澳元、歐元或美元,因為這些幣別的存款有利息。一開始,日本人只用手中現有的日幣兌換,後來為賺更多,就想盡辦法去借日幣,形成槓桿,因為成本幾乎是零,然後去買該國幾無風險的國債或存款。這一借一買,利息就賺到了。這就是所謂的利差交易。

再往後,這種幾乎無風險的套利,盛行到個人、家庭、企業、外國企業、政府,甚至日本央行,都在做這類的套利交易。投資標的也不再限於無風險的存款、公債,股票、期貨、選擇權、避險基金等高風險高報酬的商品,也多有著墨。保守估計,這種利差交易相對應的資產總額應該有幾十兆美元,大於美國二○二三年的GDP,廿五兆美元。

七月卅一日開始,借日幣開始有成本了,風雲變色!大家不約而同拋售美元或他國貨幣的資產,換回日元,償還日幣借款。這就是今年八月初全球股災的罪魁禍首。上述是馬後炮,全球媒體早有詳盡報導。然而,真正耐人尋味的問題是,套利交易解約發生的時間,恰好是美國即將進入的降息循環,及五五波的總統大選,接下來的全球金融市場,該如何面對,才能趨吉避凶?

我有下列三個觀察:

一、套利交易的最大宗資產是美元資產,解約的本身,就意味著賣美元,買日幣。美國降息循環的開始,也明示美元走向弱勢。八月股災之後,美元就一路貶值,歐、日、英等明顯升值,台幣亦已回到今年以來的最高點。

二,參照歷史軌跡,美元趨貶,資金會從美股、美債抽走,尋求強勢貨幣市場,若有估值低的,更佳。

三,再看歷屆美國大選前的兩個月,股市有八成的機率下跌。更讓人抓不住的是,千變萬化的地緣政治風險,特別是今年,趁著激烈的大選,總有人想要鬧出點事端,探探世界警察是否懈怠。

行文至此,眼尖的已看出我的建議。從現在到明年一月,美國總統就職前,股市下跌的風險大,債市也不見得太好,長債有聯邦赤字擋著,漲幅有限。不少資金會流出美國,前往估值低的國家,這些國家當然不會是加拿大,也不會是英、德、日、台,因為他們都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了。

(作者為經濟學家)

日本央行 美國大選 風險

延伸閱讀

美股道瓊創新高...美元卻創新低 分析師解讀:輝達財報、降息前最後平靜

罕見東部馬腦炎現蹤美國 致死率達3成

鄭文燦臥室搜出678萬現金 去年財產申報存款逾3千萬

拜登政府簡化移民配偶入籍計畫 德州法官下令暫停

相關新聞

徐遵慈/來去帛琉旅行的幾個理由

台灣位於南太平洋的友邦帛琉頃在今年十月一日歡慶獨立三十周年紀念日。帛琉是全球保育海洋生態最嚴格的國家之一,因此至今仍能擁...

黃正忠/請消費者關注禮盒的「體積添加」

這些年來社會上會送禮的三大節日,有端午節、中秋節與農曆春節。送禮期間物流運輸特別繁忙,為了怕物流作業緊張而錯過送禮時機,...

陳國樑/娛樂不廢稅 占地方便宜還賣乖

娛樂稅於八年抗戰期間開徵,旨在提倡節約生活、抑制社會奢侈風氣。然而,時至今日,課稅範圍早已不合時宜,失去正當性。在稽徵作...

黃齊元/爭取國際空間,引發台海危機

最近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來台,參加地緣政治高峰論壇演講時表示,當前全球地緣政治情勢極其險峻,好比充滿瓦斯的房間,只...

劉大年/白熱化的美國總統選舉

美國總統大選對全球政經情勢影響重大,目前雖然多數民調顯示民主黨賀錦麗領先,但差距非常有限;再加上支持川普選民通常較不表態...

黃耀輝/預算案有鬼 才怕被退回

六月修正生效的「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調升補償,但原民會違法漏編預算,藍白黨團於是決議將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退回程序委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