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賴政府減碳新招 內政部擬推國家公園屋頂種電

華郵:秦剛還活著 但被貶黜到出版社低階職務

明年國防預算增400億元創新高 多為美軍售提前付款

陳國樑/TPASS通勤月票補貼要適可而止

「TPASS行政院通勤月票」政策上路已滿一年,趕在立法院本會期結束前,交通部長應邀前往交通委員會,專案報告辦理情形。篇幅三頁的書面內容,一共一二四三字,虛應了事;其中所提出之「加值購買月票人次」與「使用月票搭乘各類公共運輸人次」等數字,不過就是簡單的合計加總,拿來當作政策效果的論據,滑天下之大稽。

但也不過就提出這麼一個草率馬虎的報告,交通部希望在明年底,燒完兩百億元來自特別預算的經費後,從民國一一五年開始,爭取「常態」預算,每年至少九十億元的錢坑,要納稅義務人年年埋單。

通勤月票補貼的效果隱晦,政策的執行要適可而止。交通部若一意孤行地推動常態化,勢必排擠交通部的其他預算,有害交通專業,是在其位而壞其政。

首先,根據最近完成,針對基北北桃一千兩百元通勤月票政策,對於台北捷運運量分析的學術研究指出,兩種不同的政策效果實證分析方法,對於搭乘人次分別有增加與下降的不同結果,顯示基北北桃通勤月票補貼,是否提高北捷運量,尚無定論。

其次,根據聯合報報導,通勤月票補貼自去年七月上路以來,截至今年三月,平均每月加值多停留在六十多萬人次左右;研判很有可能只是固定族群購買,並沒有吸引新使用者加入。甚至在該段期間,基北北桃通勤月票的加值人次,從一開始高峰的五十七點七萬,下跌至五十一萬。

第三,根據《報導者》分析通勤月票補貼政策上路一年來,基北北桃的上下班時間路況,結果發現:在重要交通路段,「車速變慢、車子變多」。因此,如果通勤月票補貼,存在任何私人運具移轉公共運輸的效果,完全沒有發揮作用在上下班時間路況的改善與交通品質的提升。

通勤月票補貼,原為兩年前九合一大選,民進與國民兩黨,北北基桃市長候選人政見交鋒之所在,為選舉造勢的成分居多,何來審慎的規畫?孰料在選戰落幕後,竟然發展成全國性政策。

交通部搭總經費三千八百億元之「疫後特別預算」的順風車,提出兩百億元的通勤月票方案。根據交通部路政司政策規畫簡報,補貼目的在:一、「提升公共運輸運量」;二、「減輕通勤負擔」;但在沒有進行成本效益評估、也沒有建立任何關鍵績效指標的情形下,決策的政治考慮凌駕專業。

在提升公共運輸運量部分,根據交通部搬出來「最好看」的數字,從去年七月至今年一月,全國實施月票縣市,平均每月使用公共運輸人次,較「月票實施前同期」,成長了十五點八%。但交通部沒告訴國人的是,公共運輸人次的成長,只不過是疫情過後,「回補」國人逐漸恢復過往運輸模式的變化;以北捷來說,去年七月至今年一月的運輸人次,根本尚未回到「疫情前同期」的水準!

在減輕通勤負擔部分,既然已經撒下了超過百億的錢,當然會有效果,問題是,減輕了誰的負擔?

從社會重分配的角度,政府應該要作的是減輕經濟弱勢族群的通勤負擔,沒有排富設計的撒幣在通勤月票補貼,甚至有害社會分配的公平。

(作者為政大財政系教授暨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交通部長 公共運輸 北捷

延伸閱讀

TPASS2.0再進化!中市評估7天內短期票證吸觀光商務客

TPASS月票上路周年 審計部:購買數成長遲滯、部分不符目標

TPASS 2.0短天數方案年底推出 李孟諺:已3縣市有意願

TPASS加值購買人數 今年4月較去年7月減8萬人次

相關新聞

劉大年/建構關鍵礦物總體政策

近年來在全球環境劇變下,強調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大增,而其中以確保上游關鍵礦物的穩定來源備受重視。事實上,以往對於關鍵礦物...

詹文男/知識與膽識的觀人術

在知名國立大學任教的老吳教授閱人無數,前些日子他跟好友老張分享其研究「觀人術」的成果,頗為傳神有趣。老吳開玩笑的說,根據...

黃齊元/中美勢力消長對台灣的影響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均提到戰爭,但台灣並非焦點;川普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迫在眉睫,范斯喊「不要讓孩子上戰場」,賀錦...

陳國樑/落實財政健全 賴政府還差得遠

在賴清德總統於八月上旬聽取行政院簡報並作出指示後,行政院會於上周通過了《一一四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與《中央政府前瞻基礎...

黃耀輝/害青年不安的新青安房貸

蔡政府八年的住宅政策一敗塗地,給她「死當」是剛好而已。

丁予嘉/利差交易+美國降息

今年的七月卅一日,將是一個被世界長久記憶的日子。日本央行宣布升息,從○點一%升至○點二五%,僅僅十五個基點,卻給全球股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