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樑/當稅收預測方法像月亮
審議中的一一三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除整體規模直逼令人不安的三兆元大關、顯現「巨靈政府」的擴張外,稅收預估方法的改變,也引來了在野黨的質疑,認為行政部門有「虛編稅收」的情形。
首先應有的認知是,愈是要花大錢的政府,就愈有虛編稅收的誘因。預算之編製,收入與支出必須相等,有一百元支出,必須要有相對應一百元之收入。因此,在政府有巨額支出的情形下,如無足夠的稅收支應,編列債務之舉借,預算審議時,又恐遭致「債留子孫」的批評;此時虛編稅收,就可以避免「預算編不出來」的窘境。
讀者或許好奇,如果稅收是虛編的、屆時沒有錢入庫,政府如何花錢?其實這一點都不需擔心;只要沒有超過舉債上限,政府大可透過向銀行融資、發行國庫券,甚至是發行公債等方式取得資金,來挹注已經通過的預算。
有趣的是,政府也有可能透過「虛編歲出」的方式,籌措所需財源。根據《公共債務法》,政府每年度可舉債的上限與歲出有關,虛編的歲出,未必真的要執行,但一定可以讓政府多借一些。此一手段,本質上有如民間之「詐貸案件」;過往就有部分地方政府,長期虛編歲出,以規避舉債上限,而遭到監察院糾正。
回到一一三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的討論,究竟行政部門是否虛編稅收?這個問題,永遠也不會有答案。沒有人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如果實際執行預算,稅收確實能達到所編列之金額,何來虛編之有?就算實際徵起的稅收,並未能達到編列的水準,行政部門也可以輕鬆地以「估計誤差」,一語帶過。
一個有參考價值的數據是,如果稅收預估方法不變,一一三年度稅收預估金額為何?筆者以最受人質疑的營業稅與證券交易稅試算,行政部門改變稅收預估方法,確實帶來了相當程度估計結果的提升;兩稅因預估方法改變,預估稅收「超額增加」了一五四億與三五五億元。
如將此差額視為「虛編」的稅收,則僅僅是營業與證券交易兩稅目,「虛編」金額就高達五○九億元。
是以,面對外界的質疑,行政部門應認真解釋的是:為何改變了稅收估計方式?難道稅收估計像月亮?何以新預估方法會使稅收驟增?又,在不同方法所估計出的結果中,何以採用較為「樂觀」的數字?
最讓人擔憂的是:總統大選選戰即將揭開序幕,若是目前執政之一方,為贏得選票,挾其行政優勢,在編列明年度預算時大撒幣,違反財政紀律。
財政紀律首重在於政府支出成長之節制,若有政治、選舉因素影響預算編製,而出現「政治預算循環」;在大選年,掌握行政資源的執政者,操作財政與貨幣政策工具,以擴大政府支出、減稅與增加貨幣總計數的方式,討好選民,則是民主的災難,嚴重傷害國家未來。(作者為政大財政系教授兼系主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