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男/宗教數位轉型ing
前陣子遇到老友小吳,他本來是一家頗負盛名金融科技公司的高階主管,前幾年因區塊鏈市場暴紅,毅然決然放棄高薪的工作,與好友集資投入創業的行列。無奈區塊鏈漲勢熄火,讓其不知何去何從?
小吳跟我分享,說來也很玄,就在他陷入苦惱低潮之際,天上聖母媽祖竟來托夢,期許其要「以正為念,以善為行」,觸發了小吳想運用其原本資訊科技的優勢基礎往協助宮廟數位轉型方向發展的想法。
不過,因其無任何宗教人脈,因此硬著頭皮去拜訪著名媽祖宮廟的高階主管,小吳跟該主管說是媽祖指示其來的;廟方當然不相信,因此小吳在媽祖神像前當場連續擲了七次聖筊,廟方才相信,也才有機會開始協助把宮廟的服務數位化及線上化,讓信眾可以在線上宮廟安太歲、點光明燈、添香油錢、報名法會、求籤等等。
基本上,小吳的案例非單一個案,數位科技的普遍應用,早已滲透至各行各業,宗教當然也不例外。尤其這幾年新冠疫情肆虐,許多實體活動根本無法舉行,零接觸成為必須,許多宮廟、教堂早已與時俱進的透過線上進行祈福、禱告、讀經、祭解補運、點燈(光明燈、財神燈、姻緣燈、安太歲…等)、求籤、QR code掃描捐香油錢及販售各類多元的文創商品,甚至發行NFT等虛擬資產。
從行銷的觀點而言,宗教服務所面對的總體環境已有很大的變化;除了疫情,網路的無遠弗屆,以及手機應用的普及,讓大家一機在手,不用出門,食衣住行育樂,幾乎生活上的所有服務都可以全部搞定。
舉例來說,透過臉書、Instagram、YouTube、LINE,甚至抖音等社群媒體就可以接觸無法出門到廟宇參拜或至教堂做禮拜的信徒或教友。另為因應現代人生活的各種場景及多元情境,通路的虛實整合也有很大的進展。
舉例來說,過去僅在實體進行的服務與支付,現在除了在官網及網路商店銷售文創商品及心靈服務之外,也有銀行與多家廟宇合作,信眾可以在銀行提款機(ATM)上點文昌燈、財神燈等,甚至可累積點數,心情不好時還可立即求籤詩,讓神明指點迷津,一應俱全。
而在維繫信眾的忠誠度方面,也有所謂線上共修及服務,例如透過社群媒體,每日提醒讀經及迴向;而累積了一定的寫經或讀經數,也可兌換虛擬平安符讓信眾保有或轉贈,藉此提高黏著度與互動。
平實而論,宗教雖屬玄學,但從行銷的角度,其提供的心靈療癒也是一種產品與服務。為了組織永續發展,宗教服務也需數位轉型。如何透過差異化定位來凸顯宮廟與神佛的品牌特色,善用數位科技掌握新舊客戶的形貌與需要,整合虛實全通路來滿足不同信眾的多元需求,並以社群經營來加強互動、維繫終身關係,組織才能永續發展。
(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大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