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都救不了…巴西搜索前總統波索納洛住家「戴電子腳鐐」 恐加劇美巴危機

手機快閃特價!三星摺疊機Z Fold6砍1萬8、iPhone 16 Pro Max省5410元

終於出來面對! 台師大抽血案下午3時記者會大陣仗 周台英將現身

黃耀輝/選舉使鬼推磨的囤房稅2.0

五月初傳出民間發起七一六「居住正義」大遊行消息,讓剛獲黨提名為總統參選人的賴副總統大為緊張,緊急召見閣揆、財政部官員到總統府,指示務必速提囤房稅改革方案。毫無準備的財政部公務人員從此被搞到日夜加班,苦不堪言。

蔡政府七月五日突然放出財政部將向行政院報告「囤房稅二點○」的消息,將我主張多年的「囤房空屋重稅,出租輕稅」、「全國歸戶,中央統一稅率」等建議,幾乎照單全收。前財政部長蘇建榮和內政部次長花敬群,當初反對囤房稅的種種理由,突然變得不值一駁了。

可見,七年來消極抵制或抵死反對囤房稅改的蔡政府,突然倉卒推出囤房稅改,絕非良心發現或良知覺醒,純是應付七一六大遊行的政治考量。

再檢視蔡政府在住宅政策消極怠惰、光說不練的心路歷程,即可確定蔡政府從未將民之所欲的居住正義,放在心上。

一○七年底民進黨地方選舉慘敗,和囤房空屋驟增,房價飆漲的民怨有關。民間與在野黨乃於一○八年提出囤房稅改方案。蘇前部長以各縣市問題不同,可藉稅基調整來達到目的,斷然拒絕。歷經兩年的多場公聽會與財政委員會審查,蘇前部長還衍生七種反對理由,蔡政府和立院黨團也都配合抵制,以致囤房稅改方案,到一一○年底從未送出財委會。

蔡總統一一一年元旦談話重彈「透過健全房市小組遏制不法炒作」老調,對囤房稅改視若無睹。次日財政部透露全國歸戶有實務困難,城鄉差距下不易訂定全國一致標準等,表明堅決不推動囤房稅修法。

果然,巢運在當年的五二○前夕,公布「小英執政六年,房市三箭射垮青年」的調查報告,指出蔡政府改革房產稅、健全租屋體系、建廿萬戶社宅的口號,全部死當,讓經濟弱勢和青年徹底失望。

近乎全部的受訪者認為台灣高房價嚴重,不到三%的民眾過去五年順利購屋,對未來購屋普遍悲觀。租屋族最不滿租屋黑市下權利難以保障與居住不穩定,內政部卻反對「租屋登錄」、「房客抵稅制度合理化」等提案。房產稅制改革偏重交易稅,持有稅改革不動如山,也不願面對大量囤房空屋問題。

果然,蔡政府在去年底地方選舉慘敗。但蔡英文今年的元旦談話,對居住不正義仍然冷淡以對,只講擴大租金補貼。今年五二○的就職七周年演說,也隻字不提居住正義或囤房稅。賴副總統在過去三年及行政院長任內,乃至於獲提名的談話,都對居住正義議題毫無著墨。

其次,囤房稅二點○最快要蔡政府下台後的七月才實施,對於創史上最高的房價和囤房(目前囤房族近五十五萬人),也嫌太晚太慢。

目前房價,預售屋價格指數今年第二季漲到一三九,等於蔡政府任內七年已暴漲九十五%;成屋方面,信義房屋指數顯示蔡政府七年來漲了四十五%,以致房價所得比漲到接近十倍。房貸負擔率也飆至歷史新高的四十一%,首購族將淪為房奴。證明房地合一稅二點○及今年七月上路的打炒房條例,未針對房市對症下藥,毫無平抑房價的效果。

難怪,有人說蔡政府推囤房稅二點○,不是心誠意正地為青年弱勢設想,而是為了明年的大選顧選票,再次見證了「選舉使鬼推磨」的高明騙術!(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

青年 居住正義

延伸閱讀

蔡政府邦交7年斷9國 郭台銘:將提外交政見向全民報告

囤房稅2.0預計2025年開徵 竹市自住7萬戶將迎來小確幸

賴清德端國家希望工程 賴士葆列「六大跳票政見」:無說服力

【即時短評】國慶英文名搞小動作 蔡政府把中華民國放哪裡?

相關新聞

劉大年/美國關稅旋風橫掃全球

美國再次延長「對等關稅」談判時程,但也陸續公布部分國家的稅率,由百分之廿五起跳,最高達到百分之五十,甚至還有部分國家較四...

丁予嘉/沒有真正可以相信的!

我是「戰後嬰兒潮」後期出生的,今年接近七十歲了。嬰兒潮世代的人真可謂是幸運兒,沒遇過大規模戰爭,沒碰上饑荒;長大成人後,...

黃齊元/面臨美中談判,做出正確決定

外媒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將於下半年訪問中國大陸,數十位企業執行長組成的代表團隨行。這是川普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大手筆做生意、做...

黃正忠/低碳淨零 「鋅」事誰人知

上過我在政大EMBA講授「企業社會責任」課程的業界學生都知道,多年來我不斷強調礦業金屬資源稀缺與耗竭的重要性,果不其然本...

詹文男/當AI會看相

好友老張有位美麗的女同事,多年來感情路不是很順遂,至今仍小姑獨處。關心其終身大事的媽媽帶她去看面相,面相老師仔細端詳了半...

陳國樑/ 電動車、計程車應繳汽燃費

汽車燃料使用費不該是「燃料」的使用,而是「公路」的使用;不該是「規費」,而是「稅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